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向归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内向归因neixiang guiyin

指用以解释行为发生原因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人之所以表现出某种行为,是由内在原因,即行为者个人因素造成的,是由于其性格使然。因此,内向归因又称为个人归因或性格归因。内向归因中的内在的个人因素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机、兴趣、欲望、价值观、人格特质、情绪、心境、态度、能力、努力等。与内向归因相对的是情境归因。归因研究的创始人是海德,他提出了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前者指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原因(譬如个人因素)总是与一个结果相联系,而且没有这个原因时,这个结果不发生,我们就把这个结果归于这个原因;排除原则指如果内在原因足以引起行为,就排除情境归因,反之亦然。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人们常常犯基本归因错误,即忽视情境影响行为的力量,对他人行为作内向归因。这似乎是由于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更突出、更引人注意造成的。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提出,有两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的行为归因于其人格、态度等内在因素。第一,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公认,即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第二,如果我们知道某人从事某个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并非受外在强大压力才做的,我们也会归之于内在原因。归因过程中一种非理性的偏见即防御性归属,也与内向归因有关,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作内向归内,甚至把这种宽宏大度扩大到对他人成功的归因上,尤其是那些他们亲近的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