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凿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35 凿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印。多用于将军印,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多于预制的金属印坯上仓促凿成,“急就” 由此得名。 凿印汉魏时期官印的一种,又称“急就章”。当时军中使用。军中官职有时急于任命,信印多用金属印材锤凿而成。 凿印Zaoyin刻制金属印章的方法。在已制好的金属印坯上凿刻印文,又称“急就章”。战国、秦、汉时期已经用此法,一般是军中急于任命官职而赶制。凿刻时,一手握铜凿,一手用锤敲击铜凿,凿子随印文之线推进,刻成印文,凿印文字错落有致,别具天趣。后世篆刻家亦取其“急就”的意趣而治印。 凿印刻制金属印章的方法,指在已经制造好的金属印坯上击凿印文,也是对凿刻的印章的称谓。多用来制作将军印和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战国、秦、汉已经使用,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凿印别称“急就章”,据传因军中急于任命官职而赶制。凿刻时,一手执凿,一手执锤敲击,随笔画推进,凿刻成文,印文错落有致,笔画自然率真,别有天趣。后世篆刻家取其“急就” 的意趣,形成 一种刻法。 汉急就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