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医学源流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医学源流论医史著作。清徐大椿 (1693—1722) 撰。二卷。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对天文、史地、音乐、历算、水利、诗文、武技无不研究。尤精于医,攻究医学典籍,继承诸家学说,有所发挥,为清代著名医家。撰有 《难经经释》、《伤寒类方》、《内经诠释》、《兰台轨范》 等十余种医著。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分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共九十九篇。全面论述医学理、法、方、药,评论 《难经》、《伤寒论》、《金匮》、《脉经》、《千金》 等医籍,探讨医学源流,指责医家流弊。持论多精凿有据。治病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但“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反映徐氏复古和保守。有乾隆二十二年丰松斋初刻本,一九一三年上海中华图书馆《徐氏医书十三种》 本。刘元《清代名医徐大椿》( 《中医杂志》 1956.1.53) 可供参考。 145 医学源流论中医学杂说专著。清代徐大椿撰。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首刊于“徐氏医书六种”中。作者针对当时医界中的现状和弊病,结合《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从医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正其异说,明其渊源,故称《医学源流论》。全书分上下二卷,上卷57篇,下卷47篇,包括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共计99论。本书主要学术成就是:对肾与命门研究有独到之处。认为肾之真水是为之阴,命门真火是为之阳,阴阳相贯,水火相济,生生之机,永恒不息;命门为熏育之主,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其中某些篇章,如“用药如用兵论”被后人视为绝妙之作。 医学源流论二卷。清徐大椿 (详见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 (1757)。书中共分七门,为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法、书论、古今共九十九篇。内容涉及医学理、法、方、药等诸多方面,对 《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方》等医籍有所批评。明晰医学源流,论述精确。如认为病之名成千上万,而脉之象不过数十种,故必以望、闻、问三者参之。又如病同人异之辨,兼证兼病之别,亡阴亡阳之分,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药性有古今变迁。《内经》司天运气之说不可拘泥,其说皆有可取之处。其中《人参论》等论尤深切简明。徐氏强调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是徐氏一生从事医学研究的经验之谈。但论中提出“言必本乎圣经,治必本乎古法”的论点,未免有其片面性,《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有欲救俗医之弊而矫枉过直者,有求胜古人之心而大言失实者。”有乾隆二十二年 (1756)丰松斋初刻本、1913年上海中华图书馆 《徐氏医书十三种》本、《四库全书》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