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历代兵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历代兵制兵书名。作者南宋陈傅亮(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浙江瑞安县)人。乾道八年(1172年)中进士甲科。历任通判、提举常平茶盐、转运判官、吏部员外郎、权中书舍人及同实录院修撰。嘉泰二年(1202年)知泉州(今福建泉州),旋辞,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卒年六十七。为学贯通古今,对北京制度尤为潜心。他“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书中“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详”。全书八卷:卷一为西周、春秋战国及秦代兵制;卷二为西汉、王莽及东汉兵制;卷三为三国及两晋兵制;卷四为南朝兵制;卷五为北朝及隋兵制;卷六为唐代兵制;卷七为五代兵制;卷八为北宋兵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军制的专书。也是古代唯一的一部兵制通代史。作者生前尚未脱稿,题名《周汉以来兵制》,后刊刻时改称今名。问世以后,引用者代不乏人。例如清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兵制》,几乎将其全文肢解于“总论”的有关朝代之中。现存刊本,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长恩书室丛书本、扬州刻单行本、学海类编本,兵法汇编本、静观堂刊本、瓶花书屋刊本等。 历代兵制八卷。宋陈傅良 (详见 《春秋后传》)撰。是书上溯周代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至唐宋以来历代军事制度靡不涉及,而于有宋一代尤为至详。举凡统军指挥、将帅职权、军队编制、兵员征募、训练教阅、纪律号令、武器装备等述其沿革,评议其优劣得失,颇多精论。其总论中,谓太祖、太宗时兵虽少而至精,逮咸平之后,边境之兵增至六十万。皇祐初,兵已一百四十一万,谓之兵而不知战。给漕輓、服工役、缮河防、供寝庙、养国马者皆兵也。以致冗兵冗将,耗费国资至巨。其言至为深切,切中时弊。盖傅良生当南宋之时,痛感朝廷偏安江左,不思恢复。又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以喻当朝军制之失,用心良苦。其书对今日研究军事制度,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书有清道光刊本,藏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收入丛书者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长恩书室丛书》甲集本等。近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影印本 (1990年12月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