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经济封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反经济封锁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发展山东革命根据地经济所采取的政策。当时,日伪对山东革命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掠夺,并实行经济封锁,凡根据地军民所需的紧缺物资,一律禁止运入。抗日民主政府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实行反经济封锁斗争,排挤法币,打击伪钞,建立自主的货币市场,开展“以货易货”贸易,要求日伪占领区所需根据地物资,必须用物资交换。1943年开始对敌占区进行全面经济斗争,对外实行统制贸易,管理物资,管理外汇,制定特许出口物资管理办法,争取高价输出,低价输入,限制非必需品入境,争取贸易出超。实施结果,抗币比值提高,市场稳定,基本保证了军需民用物资供给,使根据地经济得到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