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变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59 变文

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是清代在敦煌发现的。又省称“变”。它是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其得名与佛家所谓变相有关。有图画表现的佛教故事叫变相;用文字表现的佛教故事就叫变文。它的特点是有说有唱、韵白结合、语言通俗、接近口语。内容可分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人世故事两种。讲唱佛经故事完全是宣传佛教教义。讲唱人世故事则包括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两类。主要有《王昭君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变文对当时的唐传奇创作和后世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及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都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有周绍良编《敦煌变文汇录》、王重民等编 《敦煌变文集》。

变文bianwen

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或简称“变”。它是在佛教僧侣通俗宣传的影响下,继承汉魏六朝乐府诗、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文体。其特点是有说有唱、韵白结合、语言通俗、接近口语,题材多选自佛经故事,或选自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由于作品一度失传,这种文学样式一直湮没无闻,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大批手抄写本变文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慧皎《高僧传》)的讲经形式和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到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举行俗讲。盛况空前。起初,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演唱者“商榷经论,采撮书史”(《高僧传》),加进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并出现一些俗讲僧。后来则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进一步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变文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出现了专门讲唱变文的“变场”,而且还深入宫禁,深为王公贵胄所好。郭湜《高力士外传》就记载唐玄宗也曾“与高司亲看扫除庭院,芟薙草木。或讲经、论议、转变、说话……”,可见变文在当时影响之大。
在演唱时还配有图画。敦煌写本《降魔变文》、《破魔变文》上都绘有与内容相配的图画。某些写本上还题有“平”“侧”等字,估计指演唱时所用声调。可见变文是一种音乐、画图和演唱相互配合的向综合性艺术过渡的文学表现形式。
敦煌变文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作品。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经义和封建迷信,有些也掺杂一些“尽忠”“尽孝”的儒家道德观念。形式上可分为据经文加以敷衍铺陈的和离开经文自由叙述的两种。前者以《维摩诘经变文》为代表,将十几或二十几个字的经文,经过想象和艺术加工,添加进众多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扩展成三五千字的长篇。后者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是前面不引经文,直接讲唱佛经神变故事。这类变文宗教气息较浓,但有些故事情节奇特、想象丰富、构思奇妙;人物形象生动,对后世《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产生影响很大。讲唱世俗故事的变文,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如《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文》、《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等。这类变文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来褒贬是非、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现实性较强。
除了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这些基本特点外,韵文散文结合是变文的重要特点。其韵句一般用七言诗,间或杂有三言、五言、六言句式,散文多为浅近的文言和四六骈语,也有使用口语白话的。韵文散文结合的方式又有两种:一是以散文讲述故事,而以韵文重复歌唱所讲述过的内容。另一种是用散文串起情节,而用韵文铺写情状。变文在表现手法上较多地承袭了辞赋家敷陈铺叙的手法,但往往缺乏细腻传神的描绘,艺术上比较粗糙。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有一定影响。唐初张鷟的《游仙窟》用诗与散文排列而成,风格接近变文。中唐的一些韵散结合的传奇,如《柳毅传》、《莺莺传》等,都明显地受到变文的影响。变文中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在后代话本、拟话本中得到了较好地继承。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许多变文后来被改编成戏曲,历久不衰。
有周绍良编《敦煌变文汇录》和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可供参考。

变文

为唐代说唱艺术转变的底本,是以说唱相间的形式,讲唱故事的古代曲艺作品。自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打开,才使人们重新见到埋没了近千年的各种经卷,变文就夹杂在其中。这些变文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佛教变文和非佛教变文。佛教变文中又有讲佛经变文和讲佛经故事变文之分。讲佛经的变文还带有讲经文的痕迹,可能是变文的最初形式,如《维摩诘经讲经文》、《阿弥陀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等。讲佛教故事的变文有讲佛陀故事(释迦牟尼成道和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的如: 《八相变文》、《破魔变文》等和讲佛家故事(释迦牟尼的弟子和信徒们的各种故事)的如: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等。非佛教故事的变文有讲历史故事的如: 《伍子胥变文》、《王陵变文》等;讲民间故事的如:《王昭君变文》、《孟姜女变文》等;讲当代故事的只发现《张义潮变文》和《张淮深变文》两篇。

变文

唐代说唱文学,又称“变”。为讲唱故事的底本。内容多为佛经故事,亦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者,形式多为韵文、散文相间。变文作品至清光绪年间始在敦煌千佛洞发现,故又称“敦煌变文”。

变文

唐代文体名。又称“敦煌变文”,或简称“变”,系一种说唱相间的通俗文体。原为佛教的一种宣传形式,后为民间习用,成为当时新的文学样式。现存变文根据内容可分作两类: 一是宣讲佛家经义,演述佛经故事,如《维摩诘经变文》、《降魔变文》等。一是讲述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或当代人物传说,如《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张义潮变文》等。变文本身的文学价值虽然不高,但它作为一种新文体,通俗生动,灵活自由,易使群众接受,并且对后世的小说、话本、弹词、宝卷、诸宫调等都很有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