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今图书集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今图书集成原称《古今图书汇编》,或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类书。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一万卷。总目四十卷,附《考证》二十四卷。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康熙进士,授编修。为诚亲王胤祉词臣,本书在胤祉赞助下,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修成。内容十分繁富,凡六合之内,巨细必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只字不遗;所见子、集之书,亦取十之八九。辑为三千六百余卷。雍正初,复命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校编,至雍正四年(1726)终成。凡一万卷,约一亿六千万字。分六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部。一、历象编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一百二十部;二、方舆编分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三、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二千九百八十七部;四、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一千一百二十部;五、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二百三十五部;六、经济编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四百五十部。每部分隶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术、选句、纪事、杂录以及外编等九事例。所录多将原书整部、完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极便查核。采集广博,包罗万象,资料宏富,分类详致,条理清晰,检一得百,通贯古今。比如任检一草木典之花部,首汇考即取诸经典考释文字,事经年纬,记其一事一物,此即花之源流沿革,其种类、性情、栽培之法,具以概见。次谓总论,取诸先贤议花之辞,首录经传,次采子集,节录摘选得当。再次即绘图明示。再次艺文,颇具文学价值,取凡描述花之文赋、诗词曲,篇多则择其精,篇少则瑕瑜皆不弃,大体隋唐以前从详,而宋以后从略。再次选录丽词佳句,以警拔见赏。纪事即凡涉花事者,大者已入汇考,此所取其细琐,有传者按时代列正史于前,稗史子集附之于后。再次日杂录,凡属经典之言论皆入汇考总论,此所采者皆所谓旁引曲喻之文,考究未真,难入汇考,议论偏驳,难入总论,文藻未工,难入艺文,统入杂录,往往典故出于此。凡不易纳入以上八项者,一律载入外编备考。其文学典,首列文学总部,名家列传,其次以文体分诏命、制诰、敕书、批答、教令、表章、笺启、奏议、颂、赞、箴、铭、檄移、露布、策、判、书札、序引、题跋、传、记、碑碣、论、解辩、戒、对、难释,连珠、祝文、哀诔、行状、墓誌、四六 经义、骚赋、诗、乐府、词曲、对偶、格言、隐语、大小言、文券、杂文等按体辑录。凡属名家名篇,诸体代表性作品,皆载入此书。颇具资料价值。凡此诸多发明创造,为旧类书所无,堪称现存古代最大类书,深得国外汉学家重视。誉之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然资料以辑录前人类书为多,摘选删节不当,校勘不精,引文差误,错字漏字屡见不鲜,后人考其误者多有。雍正六年(1728)内府始印铜活字本六十五部;光绪十年(1884)英国人办上海图书集成书局有铅印本,光绪十六年上海同文书局有仿铜活字本石印本。一九七七年台北鼎文书局出版《续编初稿》,有岁功典、官常典、选举典、经籍典、食货典等五典。一九六四年台北文星书店影印该书,增编《索引》,颇便检索。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影印。 082 古今图书集成清代类书,康熙时陈梦雷原编,之后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未刻。全书1万卷,目录40卷,1.6亿字,分6编,32典: 1. 历象编,分乾、岁功、历法、庶征4典; 2. 方与编,分坤与、职方、山川、边裔4典; 3. 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8典;4. 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4典;5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4典;6. 经济编,分选举、诠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8典;每典再分子目共有6109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本书收罗宏富,分类细密,便于检索,是现存类书中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善的一种,得到国外汉学家的重视,被誉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但在引用资料方面辑录前人类书处颇多,有的地方任意删节原文,引文错、漏之处甚多。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中国著名类书之一。 古今图书集成Gujin tushu jicheng清代康熙年间官修的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康熙四十年(1701),福建侯官人陈梦雷开始编纂《古今图书汇编》,根据诚亲王允祉颁发的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的一万多卷图书,五年后完成初稿。康熙帝改今名。清世宗继位, 允祉受到打击, 陈梦雷被流放到东北, 编书的功劳也被抹杀。世宗命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雍正四年(1726)全书告成,世宗亲自写序,付梓刊印。全书一亿六千万字, 共分为6个汇编, 32典, 其内容为: 历象汇编, 包括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 方舆汇编,包括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明伦汇编,包括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 博物汇编, 包括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理学汇编,包括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经济汇编,包括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每典之下又分若干部,总共6109部。部是最基本的单位, 每部先列汇考, 次列总论, 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汇考纪述大事, 引证各种古书, 详其源流; 总论收录经史子集各书对该内容的议论;图表视内容需要,用图、表加以说明; 列传记载历代名人传记; 艺文是采集和该内容有关的诗、文、词、赋等;选句是摘出俪句、对偶,供吟诗作文时使用;纪事是罗列琐细小事;杂录、外编收录前述各项不好安排的有关材料。全书内容丰富, 编排材料有系统, 保存史料完整, 引证一一详注出处, 便于查对原书, 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体例最善、用途也最广泛的一部类书。该书有四种印本,流传较广, 比较易得。 《古今图书集成》gujintushujicheng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清代陈梦雷初编,从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至四十五年(1706),当时叫《汇编》。后来,到世宗雍正初,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钖等重编增补,至雍正六年(1728)才印成全书,定名为《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Gujintushujicheng是清代陈梦雷初编,蒋廷锡等增补的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陈梦雷(1651—?)字则震,福建闽侯人。康熙帝词臣,曾侍奉皇三子胤祉(诚亲王)。康熙四十年(1701),康熙帝派陈梦雷编纂这部巨书。初稿完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修订期间,陈梦雷遭贬被流放东北。至世宗雍正初年,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增补,雍正四年(1726)告成。经清世宗审定,于雍正六年(1728)用铜活字印成。全书共10 040卷,分为6汇编,32典,6 109部。书中内容编排如下:1.历象汇编:❶乾象典;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另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等奉敕校勘重编。1万卷,总目40卷,附考证24卷。全书约1.6亿字,分6汇编,82典,6109部。每部隶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术、选句、纪事、杂录以及外编等9事。所录多将原书整部、整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极便查核。全书采集广博,资料宏富,检一得百,通贯古今,为现存最大的古代类书。但资料多辑自前人类书,校勘不精,错讹也多。有上海同文书局仿铜活字本石印本,中华书局1934年影铜活字本。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类书名。清康熙命陈梦雷等辑,蒋廷锡等重辑。雍正四年铜活字排印六十四部。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一、历象编,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四典;二、方舆编,分坤舆、职方、山川、边裔四典;三、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八典;四、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五、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四典;六、经济编,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八典。每典分若干部,每部先汇考,次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宏富,为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完整类书。现存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附考证二十四卷,线装800册。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奉敕校补,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全书10000卷,1.6亿多字。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本书收集了清代所能见到的有关古籍中的各种资料,按类编排,分为6个汇编、32典、6109部,它集古代图书之大成,汇集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地质、矿产、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工程技术以及数学等方面的资料,材料十分丰富,其中明代文史资料特别多,也反映了西学传入的情况。编排很有条理,分类也很细密。书前有《目录》,书后附有《考证》24卷,检索方便,能帮助解决诗文语句的出处和典故的来历,可提供研究某事物的各种资料,有辑佚校勘的功用。常为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所使用,是查找清代康熙以前一般专题资料和事物典故出处的重要工具书。 《古今图书集成》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清代学者陈梦雷编著。所收古代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清初,辑为6汇编、32典、6117部,共1万卷,约1.6亿字。在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每部下列汇考、总论等10个方面细目,体例清楚,查阅方便。巴蜀书社影印该书时,将原书800册改为16开精装本81册,另新编索引1册,共82册,统一编列通码,纠正原版书中的错码、掉页,参选数种同版别部书择精印制。获1979年~1989年四川优秀图书评奖荣誉奖。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 (1651~1741) 原编。清蒋廷锡 (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亲王胤祉词臣。蒋廷锡字扬孙,号酉君,又号西谷,亦号南沙,江苏常熟人。先由举人供奉内庭。康熙四十二年,诏以学问优良,赐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诗善画,为 “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青桐轩》、《秋风》等集。此书原在诚亲王胤祉的赞助下,由陈梦雷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修而成。初名为 《古今图书汇编》。取材极为广泛,十三经,二十一史,只字不遗。稗史、子、集,十亦只删一、二。辑为三千六百余卷。雍正初年,经雍正皇帝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特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新编校增删。至雍正四年 (1726)修编完成。全书一万卷,总目四十卷,后附考证二十四卷。分六个汇编,三十三典,六千一百零九部,约一亿六千万字。六个汇编为:一、历象汇编。又分四典。1. 乾象典。分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雨雪霜露等二十一部。2.岁功典。分季节、时令、寒暑等四十三部。3.历法典。分历法、仪象、漏刻、测量、算法、数目等六部。4. 庶征典。分天文气象变异、水旱灾荒、人体异、禽兽鳞介昆虫草木异、宫室器用异等五十部。共一百二十部。二、方舆汇编。又分四典。1. 坤舆典。分土、泥、石、砂、舆图、建都等二十一部。2. 职方典。记京畿及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陵等二百二十三部。3. 山川典。分各地名山及江河湖海等四百零一部。4. 边裔典。分朝鲜、新罗、百济、三韩、日本、长股、氐、羌、天竺、西夏、匈奴、回纥、蒙古等五百四十二部。共一千一百八十七部。三、明伦汇编。又分八典。1. 皇极典。分君臣、帝纪、帝统、国号、帝号、纪元、君德、治道、用人、法令等三十一部。2.宫闱典。分后妃、宫女、东宫、皇子、公主附马、外戚等十五部。3. 官常典。分宗藩、三恪、圣裔、官僚、将帅等,以及省府州县各级职官列传等六十五部。4. 家范典。分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宗族等三十一部。5.交谊典。分师生、同学、同事、宾主、交际、世态等三十七部。6. 氏族典。每姓分为一部、分为二千六百九十四部。7. 人事典。分人身五官四肢、面貌形状、名字、称号、七情、命运、养生等九十七部。8. 闺媛典。分妇女品德、知慧、能力等十七部。共二千九百八十七部。四、博物汇编。分四典。1. 艺术典。分农、医、卜、星、相、术数、绘画、商贾等四十三部。2.神异典。分神仙、鬼怪、释教、道教、寺观、方术、服食等七十部。3. 禽虫典。分飞禽、走兽、昆虫、鳞介等三百一十七部。4. 草木典。分竹木、五谷、药材、瓜果、蔬菜、花卉等七百部。共一千一百三十部。五、理学汇编。分四典。1. 经籍典。分经、史、子、集、类书、杂著等六十六部。2. 学行典。分品性、修养、仪表、学识、名贤、等九十六部。3.文学典。分文体、诗赋、词典及文学家列传等四十九部。4. 字学典。分音义、字体、书法、声韵、方言、纸、墨、笔、砚等二十四部。共二百三十五部。六、经济汇编。又分八典。1.选举典。分学校、教化、科举、出身、武举、吏员、隶役等二十九部。2. 铨衡典。分官制、禄制、考课、举劾、升迁、罢免、封赠、封建等十二部。3. 食货典。分户口、农田、蚕桑、荒政、赋税、漕运、盐法,平准、国用、货币、饮食、布帛以及金银珠宝等八十三部。4. 礼仪典。分五礼、庆贺、吊唁、谥法、祀典、冠服等七十部。5. 乐律典。分音乐、歌舞及乐器等四十六部。6. 戎政典。分兵制、检阅、田猎、兵法、战略、军饷、屯田、马政、驿递及武器等三十部。7.祥刑典。分律令、审判、刑法、赦宥等二十六部。8. 考工典。分工巧、木工、土工、金工、石工、陶工、染织、度量权衡、城池、桥梁、宫殿、苑囿、仓库、第宅、舟车、用品等一百五十四部。共四百五十部。每部之下按汇考、总论、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排列有关资料,有的还有图表。所录资料原书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便于查核。全书采集广博,资料宏富,分类详致,条理清晰,检一得百,通贯古今。是我国现存的较大的类书。深得国外汉学家的重视,称为“康熙百科全书”。但是,书中的资料多为辑录前人类书,校核粗疏,而且有任意删节之处。引文差误、错字漏字之处也多见。所以后人多有考其误者。有原稿本,天津李氏曾得残稿数百册,赠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雍正六年(728)内府始印铜活字本、1934年上海中华影铜活字本,附《考证》二十四卷。1964年台北文星书店影印该书时所编《索引》可供参考。 《古今图书集成》清朝陈梦雷原编。此书编纂时原名《汇编》。经雍正审阅,改名为《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由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重加编校增删。至雍正四年 (1726) 告成。全书为历象汇编、方舆汇编、明伦汇编、博物汇编、理学汇编、经济汇编等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这部书比其以前的类书内容丰富得多。国际间曾经认为是中国的大百科全书。外国人为了研究中国文化便于查检,曾为此书编印过几种目录索引。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编,蒋廷锡等校补。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1986年联合影印出版。影印本系据中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另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总计10000卷,目录40卷,附考证24卷。影印本82册,包括目录、考证、简要索引各一册。全书按内容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个汇编,下分32典,典下分6109部。每部之下设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所辑材料,上自远古,下迄明代及清初。所录多将原书整部、整篇、全段抄入,并注明出处,极便查核。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甘肃省图书馆藏。为清雍正铜活字版本,清康熙时陈梦雷等辑,清世宗命蒋廷锡等重辑。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书成, 初名 《古今图书汇编》,后改为今名。雍正四年(1726年) 以铜活字排印。全书1万卷,总目40卷。分为6个汇编、32典、6 109部。6汇编是: (1)历象编,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征4典; (2) 方舆编, 分坤舆、职方、山川、边裔4典;(3)明伦编,分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8典; (4)博物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4典; (5)理学编,分经籍、学行、文学、字学4典; (6)经济编, 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8典,共32典。典下又分部,一部之中复分为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内容丰富,区分详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附考证24卷,线装800册。 《古今图书集成》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1701~1706年,陈梦雷完成《古今图书汇编》;1726年,蒋廷锡定稿,改为《古今图书集成》。全书有10000卷,分为6编32典:计历象编4典,方舆编4典,明伦编8典,博物编4典,理学编4典及经济编8典。典下为部,部下有卷,从1卷到数百卷不等。目录40卷。共1.6亿字。典下再分部,共6109部。每部之下收录与之相关的事物。它收集了上起先秦,下至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科举、文化艺术、禽虫草木、农桑渔牧、医药偏方等等,并有图表6000余幅,被誉为“康熙百科全书”。清雍正六年(1728)武英殿以铜活字印成64部,为最初版本。1986年,中华书局与巴蜀书社重印。199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古今图书集成》电子版,将原书80多万页的原貌储存于28张光盘中,并采用广西大学林仲湘等新编的索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