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节时间:六月第二卯日 民族: 苗族 地点:凯里市旁海区乡村 活动内容:吃新米、庆丰收
吃新节有好多南方民族都有吃新节的习俗,这是个农事节日,多是为了庆贺丰收并希望来年丰收过的节日,大都在庄稼成熟时节过。每个民族又各有不同。 仡佬族 仡佬族每年农历七八月新谷成熟即将要收割时,仡佬族便选择一个日子进行吃新(也叫尝新),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恩德,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当日,各家主妇到田间摘新粮,做好祭祀祖先。有的地区还杀鸡杀猪,甚至杀牛祭天、杀马祭地。吃新日这天摘谁家的新粮都不为过,反而以此为荣。 侗族 侗族也有吃新节的习俗。各地时间并不太一致,大都在农历的六、七月。在早稻成熟时,家家摘取新谷,尝新米饭,用鸡、鸭、鱼来供奉祖先,同时举行唱侗歌、侗戏、斗牛等活动。 基诺族 基诺族的吃新节是在八九月间谷子成熟时举行。节日早晨,各家到田地里摘新粮、蔬菜来做,并杀鸡祭祀。蒸饭时注意观看甑子里冒出的蒸汽的方向:从东方冒出预示子孙兴旺;从南方冒出预示丰收;从西方冒出象征狩猎顺利;从北方冒出则是不祥的征兆。饭菜煮熟后,由家长主持祭祀寨神、铁匠神、火塘神等诸神。传说基诺人原来只吃山芋和野菜,是他们的狗带回一粒谷种,他们将它种下,但是所获不多,后来一位白发老人传给他们种谷子的知识,于是他们收获了满仓新米,从此他们才有了过新米节的传统。 景颇族 景颇族在每年谷物成熟时为感谢众神赏赐丰收,并祈求以后年年丰收,也举行尝新祭祀。先从全寨集体祭祀,然后各家再办。着新装的老年妇女们将盛满新谷的竹篮(竹篮四周插满鲜花、玉米、高粱等)背到山官或寨头家,新谷用锅炒后由青年妇女舂成米,再拌以姜末煮成饭,男子捕来鱼等做菜。饭菜准备就绪后,请宗教师主持祭祀仪式,念祭词,祈求保佑全寨平安无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后,参加的村民每人分得一小包新米。还以新米饭祭狗,以示谢恩。 阿昌族 阿昌族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要过尝新节。节日当天,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再到地里拔一结得最大最多的芋头,又砍一棵结双穗的新包谷,将它们捆在竹棍上,靠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煮上新米饭,杀一只鸡,又摘来脆栗和梨,摆在祭桌上。全家人站在堂屋里,由家长念诵祭词,祈求老姑太赐福免灾。 372 吃新节贵州清水江、都柳江中上游苗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六月的第一个卯(兔) 日。是日,一大早,家家带着新米饭、煮鲜鱼及鸡鸭美酒,陪同年长的客人,领着儿童到田间去。在田埂上摆设祭品,念词语,祭祀先人,祈求好收成。然后,回家举行宴会。中午,开始斗牛。夜晚,青年男女跳芦笙,对情歌,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傍晚,欢会才结束。 吃新节亦称“尝新节”。湘西、桂北、黔东南等地苗族的节日之一。桂北的部分瑶族、贵州黎平的侗族也过此节。每年夏历六七月间稻谷快成熟时举行。一说古代有一个叫雄当的苗族青年,不辞辛劳,历经千难万险,从南海金银岛采回一蔸野谷禾,栽在苗山,苗山的糯谷就长得粗壮,获得丰收。此事被九万大山的野猪精知道后,在稻禾快成熟时前来破坏,被雄当发现,奋力与之搏斗。待群众赶来时,雄当已受伤死去。因此当地苗族在每年稻禾快成熟时, 用新米煮饭, 祭祀雄当,然后大家分食,以资纪念。相沿成为一个预庆丰收的节日。届时除了吃新米饭外,还有唱歌、跳舞、讲祖先故事及赛马、摔跤、拔河、斗雀等活动。 吃新节节令生活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区多民族中。 ❶汉族和侗族于夏历六月六日或新谷成熟时尝新米饭,叫做“吃新”或称“尝新”。这天,要煮一锅新米饭,称肉打酒,先敬天地、祖先,而后进食,以示不忘天地和祖宗的恩德。肉类只用鱼、肉,不用鸡。因鱼与 “余”谐音,视为吉利。鸡与 “饥”谐音,以为不祥。进食前须盛一碗新米饭,夹三片肉给狗吃。相传,古时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了天下,谷种断绝,是狗从天上带来了谷种,故先要让它尝新。如吃新日已定,新谷尚未打下,则在旧米做的饭上插七穗新谷穗,代替新谷。 ❷湘西土家族四月八这天若逢辛、卯日,则为吃新节,要摘早熟的豆荚、瓜果,祭祀祖先和田神,请其尝新,保佑丰收。 ❸湘西苗族以夏历六月第二个卯日为 “吃新节”,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团聚,如同过年。这天除吃鱼、肉、酒、饭外,还用新辣椒、新包谷、新谷穗敬祖先和五谷神。只有牛肉不准吃,因为牛在古时驮着他们和五谷种子过了河,摆脱了敌军追击,而且出力耕田,功劳很大。此俗至今仍很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