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君子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君子汤

补养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60克、茯苓60克、白术(炒)60克、甘草(炙)30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亦可煎汤灌服。马、牛150~200克:猪、羊50~100克。功能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见体瘦毛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草料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者宜用。方中党参益气补中,为主药; 白术健脾燥湿,为辅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为使药。四药合用,有补中气、健脾胃之效。
本方为补气基本方。有调节神经系统,拮抗乙酰胆碱和组织胺的作用,使已紊乱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能升高肝脏糖元,增加能量;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生成;调整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内分泌腺的活动。
临证常用的补气方, 多由本方衍化而来。脾虚兼气滞者,用本方加陈皮以理气化滞,名为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加陈皮、半夏以理气化痰,名为六君子汤(《医学正传》),治脾胃气虚兼痰湿。再加木香、砂仁以行气止痛,降逆化痰,名香砂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腹胀或拉稀。本方加诃子、肉豆寇,名加味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主治脾虚泄泻。

四君子汤

中医方剂名。出自《和剂局方》。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面白乏力,食少便溏,疮疡不愈,胎患内障等。备注:本方为补气基本方剂,加减变化以别立补益方名者较多。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治脾气虚兼滞之胸脘胀满;加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治脾气虚兼痰湿之气短咳嗽,月经量少、不孕等;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治脾虚湿痰气滞胃逆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

四君子汤

为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方剂,由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四药组成,其中人参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白术健脾燥湿,助益运化: 茯苓淡渗利湿; 甘草养胃和中 共臻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可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秽吐逆” 等诸症。其脾胃虚弱者,常见纳呆身倦,脘胀不适,气短乏力等症。遇此病症,宫中御医则侧重理脾,以四君子汤化裁为治。脾气虚者,酌加黄芪、大枣少补气之品; 脾阴亏者,每配白芍、石斛等养阴和胃之类,甚者则以沙参易人参。观清宫医案,慈禧晚年脾气益虚,常患腹胀腹泻之疾,故服用四君子汤时间较长,宫中御医熟悉西太后体质,方中往往加桂枝以化气通阳,它既可增补脾气之力,又有收到通阳利湿之效,颇具清宫据方用药之特色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细缓。本方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或咳嗽痰多稀白等。

四君子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原书各等分)组成,水煎服。有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气虚,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之证。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剂。后世以补气健脾为主要功效的诸多方剂,皆以本方发展而来。脾胃气虚不甚者,可以党参代替人参。

四君子汤decoction of four mild drugs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的汤剂。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症见精神倦怠,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脉象细弱等。如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有补中益气,健脾化痰作用;再加木香和砂仁以治脾胃寒痛,称香砂六君子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