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22 四端

又称四善端。孟子用语。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端绪、萌芽。《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认为四善端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南宋朱熹说:“盖四端之未发也,虽寂然不动,而其中自有条理,自有间架, 不是侗都无一物, 所以外边才感, 中间便应。”(《答陈器之》)陆九渊认为:“今来论学者,言扩而充之,须于四端上逐一充,焉有此理……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 《语录》)

四端Siduan

中国古代儒家孟子用语。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端, 即开头、萌芽。“四端”指四种道德的开头或端绪。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意思是说,同情怜悯的心,是仁的萌芽;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萌芽;辞让恭敬的心,是礼的萌芽;明辩是非的心,是智的萌芽。孟子认为,这 “四端”即四种心,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来源。孟子说: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同上)。认为人有此“四端”,好比人有四肢一样,是生来就有的,不是外界强加的。道德来源于人的本性,仁义礼智是由人的善良本心发展而来的。孟子认为: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只要努力把“四端”“扩而充之”,发展到最完满的程度,会成为最有道德、最有智慧的 “圣人”。孟子的 “四端”不是并行的,其中, “恻隐之心”是最主要的, 它是 “四端”的根本。孟子的“四端”说,是他的天赋道德观念的反映,用来论证封建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对汉以后的思想家有很大影响。

四端

孟子用语。《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他认为人生而有善端,扩充这种善端,就会形成仁、义、礼、智四种德性。这是一种先验主义道德论。

四端

孟子关于道德起源的学说。即四种善端,或称“四善端”。《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此四种善端乃先天所固有,这就把仁、义、礼、智四德,植根于先天的人性之中。但“四端”又不等于“四德”,它仅是“四德”的端绪或萌芽,“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由“四端”到“四德”,还须主观上“扩而充之”,“若火之始然(燃),泉之始达”。(同上)故孟子之“四端”说,实为其心性学说与伦理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