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城濮之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06 城濮之战

春秋时晋楚为争霸中原的决战。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楚以宋背楚从晋,联陈蔡郑许四国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1月,晋文公采狐偃计,亲率军破卫、曹两国,并设谋促成晋、齐、秦联合攻楚之局面。楚成王急率部分楚军撤至申(今河南南阳北),并令楚将子玉撤宋围。子玉却率楚军主力及陈、蔡军向曹境晋军进攻。晋文公用先轸计谋,私许曹、卫复国,使背楚从晋,又扣留楚使宛春,激子玉与晋决战。子玉直扑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七里)。晋文公为争取主动,采先让一步,避敌锋芒的方针,退避三舍(1舍为30里),撤至卫境之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诱楚军并向齐、秦两军靠拢。子玉以晋畏楚遂长驱直入。晋以楚骄傲轻敌、军心不齐,决定避实击虚,先打弱敌。4月3日两军对阵,晋军首先击溃由陈蔡军组成的楚军右翼,同时晋军主力佯退,诱楚军左翼追击,晋中军乘势侧击,晋上军回师夹击,取得胜利。子玉率楚军退归楚地,不久被迫自杀。晋胜后,晋文公得周襄王策命称霸中原。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著名战役。是我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小国之军攻宋,宋向晋国求援。翌年,晋文公派军攻楚的盟国曹、卫以牵制楚力量,终于导致晋楚两大势力的正面交锋。双方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晋方主将有先轸,子犯等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楚方主将有子玉等人。对阵之初,晋军履行晋文公流亡楚时许下的诺言,主动后退三舍(舍,古代行军里程单位;一舍约合三十里)。取得一定意义的正义性(当时称为“直”)。而楚军方面,首先主将之间在追击与否、是战是停等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造成隔阂。再加劳师远来,主将子玉刚愎自用,不听部下意见,不从楚王调遣。尽管兵多将众,士气却不如晋军。开战以后,晋主将采纳楚国贵族王孙启的建议,派胥臣先攻陈蔡之军。胥臣用虎皮蒙住战马,驱车率先冲入陈蔡军阵。陈蔡军纷纷逃窜,溃不成军。楚军右翼被击溃。晋将栾枝用战车载柴佯败,子玉不知是计,命左翼军子西追赶。晋主将先轸等率中军从侧横截楚军,狐毛、狐偃亦率军夹击,栾枝回军迎击,三面包围,大败楚军。子玉见大势已去,未敢轻动,保住中军实力。此役晋军大胜,为晋文公称霸中原奠定基础。

城濮之战

春秋时晋楚争霸,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关键一战 楚国自泓之战重创与之争霸的宋襄公之后,声威大振,向中原迅速扩张,相继控制了鲁、郑、陈、蔡、曹、卫、宋等许多中小国家。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晋公子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国即位,称晋文公。晋文公采取尊王室、联齐秦的外交政策,雄心勃勃地想争中原霸主。晋楚两强相遇,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634年,泓之战后归附楚国的宋成公转而投靠晋国,楚成王率陈、蔡、郑、许等国军队移兵围宋。宋向晋求救。晋文公正欲挫楚北进之势,便采纳跟随自己多年的大夫先轸 (又称原轸) 的建议,促成齐、秦两国出兵参战,形成齐、秦、晋三强国联合攻楚的局面。公元前632年,晋以救宋为名,联合齐、秦伐楚。晋先伐楚的同盟曹和卫,楚成王见中原形势于楚不利,决定撤兵回楚。但楚令尹 (相当于相国) 子玉 (成得臣) 骄狂成性,坚决要同晋军决战,便提出一个使晋文公为难的休战条件: 以晋从曹、卫撤军为条件才可释宋围。晋文公又依先轸建议,私许曹、卫撤兵,条件是背楚从晋,成功地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同盟关系,并以此激怒子玉。子玉果然被激怒,率军向曹都陶丘急进。晋文公见楚军逼进,下令晋军退避三舍 (90里)。此举既履行了晋文公流亡时许楚成王的诺言,从舆论上争取了主动权,又避开了楚军锋芒,便于集中盟军兵力。楚将子玉却认为这是消灭晋军,夺回曹、卫的大好时机,一意孤行,坚持进攻,从陶丘追至卫的城濮 (今山东濮县),城濮之战爆发。投入决战的晋军共3万余人,战车700乘,加上秦、齐、宋等国的军队5万余人。楚国方面连同随征的陈、蔡等国军队共约11万人。决战开始,晋军首先冲击战斗力差、斗志不坚的楚军右翼陈、蔡军,使楚右军溃败。然后晋右翼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向后面移动,佯装后退,引诱楚左军出击。晋左翼下军主将栾枝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假作败逃。楚军子玉中计,令全军追击。晋中军主将先轸立即率晋军精锐部队拦腰横击,晋上军也乘势回军夹攻。子玉见楚军左右两军均已溃败,急令中军停止前进,才保全中军,向西南撤退。退至连谷 (今河南西华县南),子玉自杀。城濮之战,晋胜楚败,晋文公一举定霸,先后在践土 (今河南荥泽县西北) 和温 (今河南温县) 会盟诸侯。

城濮之战Chengpuzhizhan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633),楚成王联合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告急于晋,晋先去侵伐楚的属国曹和卫,并将侵占的领土送给宋国。第二年,晋联合了秦、齐、宋等国.出兵车700乘,与楚、陈、蔡组成的联军大战于城濮(今山东濮县),晋文公亲自指挥,战斗开始前,晋文公以报答在自己流亡之时楚王曾给予资助为名,提出“退避三里”(约90里),巧妙地避开楚军的锋芒,先击溃由陈、蔡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以主力击败楚军左翼,楚军全线溃败。城濮之战中晋人的胜利,奠定了晋文公在中原称霸的基础。

城濮之战

春秋时发生于晋、楚两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战争。周襄王十四年(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等国军队进围宋国,宋求救于晋。次年,晋文公派兵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晋楚两军会战于城濮(山东鄄城西南)。晋军以少数兵力先击败比较薄弱的由陈、蔡军队构成的楚军的右翼。同时晋军主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头夹击,迫使楚军主力后退,取得胜利。此次战役确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城濮之战

春秋时晋国战胜楚国的战役。中国古代以劣胜优的战例之一。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成王联合陈、蔡、郑、许四国,围攻宋国。宋向晋求援。次年,晋文公与齐、秦、宋等国联合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楚军北上援救。战争开始,楚军占优势。晋军遵守诺言先“退避三舍”(30里为一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然后选择楚军薄弱的右翼陈蔡联军,予以猛攻。同时晋军主力佯败,诱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军夹击。楚左、右军崩溃,主力后退。晋国从此成为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鲁僖公27年(前633),楚成王秣马厉兵,联合陈、蔡等国军队准备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次年,晋、楚两军相遇于曹(今山东定陶)。晋文公见楚与陈、蔡联军来势凶猛,以实践往日所许退兵三舍诺言为名,从曹撤军,退至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实则是避开楚军主力,选择有利地形相机出击。与此同时,晋之盟国齐、秦、宋的联军也已到来,一起以逸待劳,坐等楚军。楚军及其联军仓促赶到,两方立即开战。晋军抓住战机,先将陈、蔡联军组成的楚之右翼击溃。然后,晋之主力佯退,诱使楚军深入,用迂回抄袭战术组织反攻。楚军大败。晋文公由此登上霸主宝座。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在城濮地区(今山东鄄城西南)进行的一次决战。晋、楚都欲继齐国之后独霸中原,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宋投晋背楚。楚成王以此为借口,命令令尹子玉率领楚、郑、许、蔡、陈等国军队,围困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东南)。晋国接宋国求援消息后,文公也急率军救援,前632年攻占楚的盟国曹、卫,并策动齐、秦两国出兵。楚成王见势不好,遂撤兵于申。楚主将子玉不听成王命令,提出晋复曹、卫两国后才撤宋围的条件。晋军将计就计,暗许曹、卫复国,两国遂背楚从晋。子玉知道后十分愤怒,带兵北上欲击晋军。晋军为避楚军锋芒,退避三舍至城濮,以逸待劳。楚军急速跟进,双方对峙于城濮。晋军先败楚右翼比较弱小的陈、蔡两国军队后,又佯退诱楚追击,歼其侧翼。子玉率残部败回楚地。晋军获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此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

城濮之战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国在文公执政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力更加强盛,欲称霸中原;楚国灭掉汉水流域的诸小国以后,又与陈、蔡结盟,并争取郑、许、曹、卫等国归附于己,进而联鲁攻齐。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共同攻宋,宋向晋求救。晋国将领狐偃建议,先去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卫两国,楚必来救,这样可解宋围。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亲率军队于次年先后攻破曹、卫。但楚对宋国的围困依然没有解除,宋再次向晋国求救。晋又采取了让宋贿赂齐、秦二国的办法,争取了齐秦出兵参战。楚成王看到齐、秦与晋联合,形势对其不利,连忙指令围宋的楚军统帅子玉,相机撤离。但子玉仗着一时的优势,坚决要与晋军决战。在楚军进攻下,晋军采用“退避三舍”(每舍为三十里),“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造成晋军在政治上、军事上有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632年四月初,晋军与宋、齐、秦三国参战部队,在事先选定的退却终点城濮(今鄄城境),同楚军展开决战。决战开始,楚军以中、息两国部队为主组成左军,由子西指挥;以陈、蔡两国军队为主组成右军,由子上指挥;楚军主力为中军,由子玉指挥。晋军以上军在右,由狐毛指挥;下军在左,由栾枝指挥;先轸指挥中军,晋文公也位于中军。晋军根据楚军骄傲轻敌,军心不齐的弱点,决定避实击虚,先打弱点。晋左翼下军首先发起进攻,战车挽马披上虎皮,猛冲楚右军,陈、蔡的挽马受惊混乱,士卒也惊慌失措,弃阵逃跑,楚右军崩溃。晋右翼上军“伪遁”,诱楚左军追击,使暴露出右侧背,晋中军乘势侧击楚左军,晋上军回师夹击,申、息之军大部被歼。子玉指挥中军迅速退出战斗,城濮之战以晋胜楚败而告终。从此晋文公称霸中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