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子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40 子夜茅盾著长篇小说。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写成。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以30年代初期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的顽强挣扎以至惨败,说明了“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作品主人公吴荪甫有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有在欧美学来的管理现代企业的智能和手腕,并具有刚愎好胜的性格。为了对付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阻挠破坏,他以裕华丝厂为基地,联合办起益中信托公司。又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争夺,结果都一败涂地。他向工人转嫁危机,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罢工风潮;家乡双桥镇也掀起了农民暴动。吴荪甫受美帝及其走狗的压迫又去剥削压迫工农大众的两重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小说通过金融市场、工业厂区、村镇生活,以及背后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新军阀混战,展现了宏阔的社会背景,也刻划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艺术结构宏伟,心理描写细腻。它标志着茅盾创作的成熟,并以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显示了左翼文学运动的实绩,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杰作。 《子夜》ziye现代长篇小说。作者茅盾。写于1931年至1932年间,1933年出版,是茅盾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代表作。 《子夜》是茅盾的著名长篇小说,是 “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茅盾创作进入成熟阶段的代表作品。《子 夜》原名 《夕阳》,共有19章,30多万字,创作于 1931年至1932年间,1933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他通过吞噬大批中小企业,加强对工人的盘剥,来积累资本,以企摆脱帝国主义资本的控制,建立自己的实业王国,但最终还是以破产告终。作品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与斗争,集中反映了我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在国内战乱之中的民族工业的破产、农村经济的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作品愤怒地谴责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的罪恶行径,热情地歌颂了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同时还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罪恶现象,并表现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武装斗争的雄伟气魄,从而全面地展现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城市和农村的广阔的社会场景,揭示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深刻指出中国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资产阶级也根本无法领导民主革命。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依靠工农大众的力量,坚持农村武装斗争,才能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子夜》主题思想鲜明、尖锐、深刻,在艺术表现上既精密细致又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物、景物、环境、语言等方面描写与刻画的手法运用纯熟,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达到完美的统一。《子夜》可以说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社会缩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解放前后此书共印行过20多版次,1958年将此书收入《茅盾文集》第三卷中。《子夜》还被搬上银幕,影响更加广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艺术的丰碑。 子夜长篇小说。茅盾著。1935年出版。以1930年的上海为背景,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反映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面貌,揭示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规律。画面广阔,结构宏伟,显示了作者擅长心理刻画的特点。其中,吴荪甫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子夜长篇小说。茅盾著。完成于1932年。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以上海作为小说的主要环境。通过对众多人物性格的刻画,展示了30年代初期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面貌,形象地说明了由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军阀的连年混战、农村经济的破产、民族工业的凋零和封闭等等,这些都加深和加剧了诸多的社会矛盾,一场新的革命高潮很快到来的必然性。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只会一蹶不振而走向衰败,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力地驳斥了托派分子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谬论。小说的出现,震动了三十年代的整个文坛,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将马列主义观点应用于观察分析社会,用革命现实主义指导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吴荪甫集中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们一方面是资本家唯利是图,和工人、农民以及势力弱小的其他资本家有深刻的矛盾;另一方面,他们又有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具有强烈的不满,进行着顽强的抵抗。吴荪甫的性格中既精明强干又束手无策,既刚愎自用又优柔寡断。作者将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之中,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描写,使人物性格得到充分显示,尤其适合于资本家吴荪甫这一人物。小说的结构纷繁宏大,且缜密巧妙,线索分明,层次清晰,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入微。 《子夜》《子夜》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茅盾著。《子夜》始作于1931年10月,1933年由上海开明书店正式出版。以后多次再版,并先后译成英、法、俄、日等国文字流行国外。 《子夜》长篇小说。茅盾著。它以上海为中心,围绕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这一主线,对中国30年代初社会阶级斗争全貌及时代发展动向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描写。吴荪甫拥有双桥镇的实业和上海裕华丝厂,又游历过欧美,有一套管理现代企业的本领,号称工业界的“骑士”。他雄心勃勃,与孙吉人、王和甫等人联合组成“益中信托公司”,吞并了八个工厂和同行的丝厂、绸厂。同时敢于在公债市场上与以美国财团为后盾的赵伯韬较量,并提拔奴才屠维岳平息罢工风潮,但事与愿违,家乡在农民暴动中陷落,断绝了他的重要资金来源,工人的斗争方兴未艾,令他惶惶不可终日,在赵伯韬的经济封锁下,益中信托公司迅速倒闭。后来他孤注一掷,将工厂、房产作抵押抛出巨额公债与赵伯韬决战,结果以彻底破产而告终,其建立资本主义王国的梦想也随之化为泡影。作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吴荪甫刚愎自用、精明干练而又空虚脆弱、粗暴专横的复杂性格;并具体描绘出以他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资本家幻想发展民族工业而终归失败的遭遇,揭示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征和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小说结构宏大严谨,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语言细致缜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显示了左翼文学运动的实绩。1933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