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全生产教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安全生产教育即对职工进行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生产社会化宣传教育。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安全技术、劳动卫生科学知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急救知识;安全生产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等。根据统计资料,80%的事故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缺少安全知识及自我防护能力有关。因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先导性、基础性重要工作。50年代,安徽省根据劳动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教育的决定》在企业中建立对新工人进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班组教育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60年代初期开始对锅炉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1985年以来,根据国家和省劳动局有关规定,对各类特种作业人员普遍实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持证操作制度,到1990年末已对电工、起重工、焊工、建筑架子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1988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安徽省厂(矿)长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发证管理办法》和《安徽省乡镇长安全资格审查办法》,仅1989—1990年即举办厂、矿长经理培训班76期,培训5200人。许多企业还开展了对中层干部和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从而提高了各级干部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在此期间,省及地、市相继成立5个劳动安全卫生宣传教育中心,509个企业设立安全教育室,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社会化宣传教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