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崇正书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崇正书院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其前身是冻暮州玉皇阁。地址今田阳县隆平村沙州。当年奉仪(今田阳县)知州李沾春奉文查禁斋匪,遂将玉皇阁改为书院,定名崇正书院。次年知州华世熙将书院移建城内,光绪十六年院房竣工,后座各3间,斋舍3间,头、仪门及房屋共8间,墙坦周约199米。当时按年拨款二百千文为宾兴经费。院业一时兴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书院改为旧城两等小学堂。 崇正书院在湖南宁远县城。明万历元年 (1573),(一作四年),知县蔡光忧士民多迷信佛教,其 “去父母离宗族者,岁不知若干人。至于七八岁之童,负美质堪读书者,父母又遣去投佛为徒,故读佛教育较于读儒书者为多”,因拆毁西门外胜因寺,而建书院,以 “明圣学,端士习”,故名 “崇正”。有讲堂、斋舍,“可居六十人”。后圮废。清乾隆三十三年 (1768),知县詹尔廉以城东舂陵书院 (建于乾隆十九年) “规模狭隘”,“地近市喧”,移建于城西火神庙左,仍名 “崇正”。次年,聘门生曹雁主讲,“生童踊跃从游,潜修者已大逾于昔时”。咸丰十年(1860),山长欧阳泽闿增建佳士园、百二十峰草堂。同治二年 (1863),山长杨象绳刊 《崇正书院制艺》。光绪中,杨崇恕主讲其间,严学规、增膏火,旬日一讲,反复于义利之辨,作《交警铎言》、《秀才说》示诸生,成就甚众。二十八年 (1902),改为小学堂。1912年,改为县立高级小学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