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平阳战国都邑,其故城在今山西临汾西南。战国初属韩,后入于赵。公元前234年,秦将桓攻陷平阳,地入于秦,秦以其地置县。 平阳古时名城。今为山西临汾市。汉置平阳县,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郡。后魏置唐州,又改称晋州。宋政和六年 (1116年) 升为平阳府。元改为平阳路,又改称晋宁路。明复改为平阳府,清因之。明洪武初筑土城,景泰初甃砖,城周十一里二百八十八步,高四丈五尺,设四座城门,东曰武定、西曰和义、南曰明德、北曰镇朔。城外东、西、南、北各筑关城。有临汾县附郭。今存大云寺、牛王庙戏台、龙子祠泉、尧庙、尧陵等名胜古迹。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相传曾为尧都。春秋时为晋羊舌氏的封地,战国属韩。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利用日强的反晋情绪,率先起兵,并于元熙元年(304) 建立汉国,自封汉王。都左国城 (今山西离石县北)。308年,改称皇帝,建都平阳。313年,俘晋愍帝,西晋亡。太兴元年 (318),刘曜攻陷长安,自立,汉亡。平阳为刘汉都10年。隋时,平阳改称临汾,临汾之名取代平阳至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