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元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张元汴1537—1588明代学者。字子荩,号阳和。浙江山阴人。隆庆五年 (1571) 中状元。官至左谕德兼翰林侍读。师事王畿,笃信王守仁四有教法,然对王畿之“识得本体,便是工夫” 之谈本体而讳言工夫的思想倾向甚为不满,认为 “本体本无可说,凡可说者皆工夫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五》)。并提出 “悟修并进,知礼兼持”,力图矫正王畿学术上之偏激,言 “吾以不可学龙溪 (王畿)之可”。其学明显地表现出了对王学离异的倾向,重实用,重躬行践履。强调学与行一致,讲学,讲其所行; 力行,行其所学,指责“近世学者之弊,在议论多而实践少”,认为 “当今所急在务实不在炫名,在躬行不在议论。愈笃实,愈光辉,愈易尚,愈广大” (《张阳和集·答许敬庵》)。门户之见甚少,曾称赞程朱理学虽多支离,然其学者尚名检,其行可称,同时指责王学末流“信心而遗行”、“崇虚而蔑礼法”,进而落入猖狂自恣无忌惮之流。万历十年 (1582) 以使事至长沙,为兵备道李天植所敦请,主教岳麓书院,重开讲学之风,扬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的学术传统。据《岳麓志》记载: “ (张元汴)主讲岳麓,士风翕然丕变,湖南正学,绝而复苏。” 著有《张阳和集》行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