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9 张籍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居苏州(今属江苏),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他家境贫困,患眼疾几乎失明,时人称为“穷瞎张太祝”。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是韩愈的学生,与白居易友善。其乐府诗注重文学的教化作用,反映社会生活,揭露政治黑暗,同情人民疾苦。诗风精警深细,又平易自然,在提炼民间口语上,尤有突出的成就。他和另一位写乐府诗的王建过从甚密,并称为“张王乐府”,是元白新乐府运动的有力支持者。撰有《张司业集》。 张籍约767—830Zhang Ji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曾中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曾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又结识孟郊、韩愈、白居易等人。所作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张籍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出身贫寒,贞元十四年 (798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所作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为“张王乐府”,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骨干。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爱憎分明地批判现实。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反对开边;《筑城词》、《山头鹿》反映了当时人民除了备受战争之苦外,还要忍受残酷剥削。张籍的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善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善用素描的手法细致而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体裁上也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虽用旧题,但其思想内容仍与新乐府的精神一致。他还有意识地学习民间歌谣,以口语入诗,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凝练含蓄。白居易曾称许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 《读张籍古乐府》),宋代王安石在 《题张司业诗》中说:“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张籍约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寒微,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中进士,任国子监助教、秘书郎等职。经韩愈举荐为国子博士,后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张水部”。官终国子司业,又称“张司业”。 张籍唐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乌江(今属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以乐府诗闻名于世,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诗多揭露统治者罪恶,同情人民疾苦,对各类妇女的悲惨遭遇尤多反映,深为白居易称赞。有《张司业集》。 张籍约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与白居易、王健友善,是韩愈的学生。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或自创新题,或袭用古题,广泛深刻地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同情妇女不幸,如《野志歌》、《山头鹿》等。也有反对不义战争,讽刺统治者愚蠢腐朽的,加《凉州词》、《求仙行》等。还有一些描绘江南水乡的作品,如《江南曲》、《江村行》等也较有特色。其诗多用口语,平易自然而又凝练警策,常于寻常中见奇崛,于平淡中见真情。白居易对其作品评价颇高。今有宋汤中编《张司业集》8卷。 张籍772~830字文昌,世称张司业、张水部。唐和州(今和县乌江镇)人。12岁至河北漳溪求学。贞元十三年(797),在汴州由孟郊荐举,拜识韩愈。十五年,在长安登进士第,后历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秘书省校书郎。长庆元年(821),经韩愈举荐,授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太和二年(828)授国子司业。工于诗,擅长乐府,与王建齐名。所作乐府词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白居易、刘禹锡、贾岛、孟郊等人的诗歌创作受其影响较大。南唐张泊用20多年时间,搜集张籍诗400多篇,编成《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编为8卷《张司业集》。明正德十年(1515),有宋蜀刻本《张文昌文集》4卷,收入诗歌317篇。今有中华书局根据各种版本辑成的《张籍诗集》。 张籍约767—约830字文昌,和州(今和县)人。唐代诗人,贞元十五年(799)进士,为太常寺太祝,后迁秘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历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任国子司业,故世称张司业或张水部。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为“穷瞎张太祝”。与王建齐名,时称“张王”。所作乐府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的民生疾苦以及封建制度压迫下妇女的悲惨处境。颇为白居易等人推崇。有《张司业集》行世。 张籍约768~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后移家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秘书郎、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有《张司业集》。他的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其乐府诗勇于暴露现实,如《野老歌》、《估客乐》、《筑城词》等,控诉了鱼肉百姓的黑暗社会; 《山头鹿》、《征妇怨》、《别离曲》等,则反映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其为诗,拟古新题并用,内容充实深刻,笔墨简约精练,语句活脱流转,言辞俚俗明晰,具有民歌风韵。他的作品推动了新乐府运动,时人评价很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