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男40以上称强。《礼记·曲礼上》:“人生10年曰幼,学; 20曰弱,冠; 30曰壮,有室; 40曰强,而仕; 50曰艾,服官政。” 陈浩注: “古者,40始命之仕,……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

中国古代道德范畴。据传古代舜时皋陶提出九德,其中之一是“强而义”(《书·皋陶谟》)。指人的刚强不屈的道德品质。儒家重自强,认为它是君子之德。 《易传·系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庸》认为,强是人的节操,是实行诸德时所操守的道德上的良好品质。指出:“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荀子认为,强是修身的道德目标之一,他说:君子“以修身自强”。(《荀子·修身》)墨家将强视为普遍的社会法则,墨子认为,王公大人之所以早朝晚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其原因是“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卿大夫之所以内治官府,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是“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是“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衽,而不敢怠倦,是“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煖,不强必寒。”(《墨子·非命下》)他反对“命富则富,命贫则贫,……虽强劲何益哉”的命定论观点,主张“强”和“力”,重视发挥人的能动性,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强的道德思想对中国人的道德心理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特征之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