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归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归宁中国古代婚姻中的传统习俗,旧指新婚的女子在出嫁后回到母亲家 (即娘家) 省亲,探望父母。“归”即“回来”的意思,“宁”即是向父母双亲问好之意。“归宁”这一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诗经·周南·葛覃》中说:“归宁父母”。毛传中解释道:“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尔。”《春秋左氏传》在庄公二十七年记载道:“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曰:“宁,问父母安否。”(《春秋经传集解》)另外,古代诸侯朝觐天子完毕,周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故《仪礼·觐礼》中说:“天子辞于侯氏曰:‘伯义无事,归宁乃邦。’”作为婚俗的“归宁”至今仍然在我国许多地区流行。 归宁中国封建时代称已婚女子回家探望父母为归宁。周代,诸侯的夫人,如父母健在,可以归宁;如果父母已亡故,夫人本人禁止归宁,只准派人向娘家兄弟问安。卿以下无此等限制。皇帝所有的后、妃、嫔等,除遇皇帝特许省亲外,一律不得归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