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国志平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国志平话话本。元佚名撰。三卷。系民间说书艺人创作。以《三国志》正史人物故事为线索,分上中下卷。后人冠目录,列六十九个标题,其中“桃园结义”分两段。八万八千余字。讲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反王莽所为,与民共度春节,穷书生司马仲相游园酒醒,入梦奉天公旨意重审西汉刘邦、吕雉害死韩信、英布、彭越。被害者为报仇,投胎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分汉室。又用类似神话手法引出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后刘、关、张桃园结义,以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凡《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和重要情节,此话本均有叙及。描写人物性格、周围景物,十分细腻。行文常引诗为证。其中以战争场面居多,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视为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祖本,在元明清小说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有民国间开明书店铅印本,入《古佚小说丛刊初集》;一九五五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 三国志平话宋元讲史。《全相平话五种》之一。作者不详。分上中下三卷。有元至治年间刊本。内容起自司马仲相梦入阴司,判韩信、彭越、英布转世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分汉朝天下,终于诸葛亮病殁,三国俱灭,司马氏称帝。文字简率,但已具《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并多民间传说色彩。演说三国故事的讲史,北宋时已流行。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 “涂巷中小儿薄劣,为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主说三国事,闻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又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汴梁瓦舍中艺人霍四究以 “说三分” 著名。 三国志平话上中下三卷。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争雄故事。卷上记汉灵帝时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乘时而出,止于斩吕布。卷中记刘备受封豫州牧,止于赤壁之战。卷下记刘备取西川,终于西晋统一。书的头回由司马仲相阴司断狱叙起:说韩信、彭越、英布被刘邦冤杀,司马仲相判韩信、彭越、英布分别投生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分汉室天下以报屈斩之宿仇,司马仲相亦因断狱公允转世司马懿而并收天下。这种开头即挑明全书情节因果的笔法在同刊五种平话小说中为独有,类似于后世章回小说的“楔子”。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曾将这个开头故事敷演成《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其中对历史做以果报宿命解释的观念自然不足取,但也曲折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古代著名人物屈死于封建皇帝之手的不平情感。除这个开头部分外,全书绝少神怪色彩。但述事不拘于史实,多取里巷传闻,并经说话人的想象和虚构,人地称谓亦多与史不合,与《前汉书平话》相比是别一种风格。其长处是情节新奇生动,描写诙谐风趣,文辞简率朴质,具有较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但也因其述事多不合史实和某些情节夸诞乖张而被文学史家讥为类于“柴堆三国”。该书拥刘贬曹倾向比较鲜明,主要情节也粗具罗贯中《三国演义》规模,是研究《三国演义》成书和演变的重要资料。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全相平话五种》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据此影印的有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全相平话五种》本。另有日本盐谷温影印本,涵芬楼翻印本,海宁陈氏《古佚小说丛刊》本。今行世的排印本有1955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丁锡根点校的 《宋元平话集》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