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性命之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性命之学关于性与命相互关系的学说,基本上属于人性论的一个内容。“性”,一般指人性,亦有物性、天性、本性等涵义;“命”指必然性、命运,先天的禀赋等。“性命”一词,最早见《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易说卦》又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从唯心和唯物不同的立场出发论述性命关系,内容是不同的。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程颐说:“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这都是从唯心的角度来谈性命关系,认为精神性的命是在人之外的独立存在,人性、德性是天命或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王充则强调人生性命皆“初禀自然之气”, “命谓初所禀得生也,人生受性则受命矣”(《论衡·初禀》)。王夫之说:“天以其理受气于人谓之命,人以其气受理于天谓之性。”(《读四书大全说》)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物质性的“气”而形成的。这都是从唯物的角度来谈性命关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