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慢性疾病与心理卫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慢性疾病与心理卫生

人进入老年期,由于生理上的特点,组织器官逐渐老化或原有疾病的迁延,很容易发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气管炎、瘫痪等。这些慢性疾病虽然并不严重威胁生命,但疾病所致的疼痛,治疗的麻烦,医药费用使生活水平下降,以及和家庭成员产生的矛盾等,必将导致老人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一种情况是,病人消极沮丧,失去信心,感到自己成了家庭的包袱;对单位的负担产生深切的内疚和自罪感,不相信疾病会好转,因而不愿接受治疗,表现不按时服药,拒绝治疗,等待“最后的归宿”。另一些病人则表现为焦躁不安、易怒,责怪家人照料不周,埋怨医护人员未尽职尽责,并常因小事与周围人发生冲突。对于前者自悲严重的病人,最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支持,要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防发生意外;对于后者,重要的是稳定其情绪,改善同他们的关系,这对克服焦虑情绪是大有好处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病人则表现为按时诊治、服药打针,执行医嘱一丝不苟,整天与床为伴,看病、服药和休息是他们的全部生活内容,似乎是很守规矩的病人。但是他们太安心做一个病人,全身心地相信医生,依赖治疗,不相信也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习惯于休养生活,毫无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的心理准备,甚至害怕重返正常生活。对这一类“服从依赖”型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他们增加活动量,病人自己也应提出一定的要求,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机体的抗病能力,主动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总之,要使病人真正理解上述类型的心理表现都是不健康的,而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只有心理上的压力减轻或解除了,那么,对于躯体慢性疾病的痊愈才是大有裨益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