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折冲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折冲府唐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据《新唐书·兵志》,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武德六年(623),改骠骑为统军,车骑为别将。贞观十年(636),“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全国十道,置府634,皆有名号。府有三等: 兵1200为上,1000人为中,800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300人为团,团有校尉; 50人为队,队有正; 10人为火,火有长。 折冲府唐代府兵军府总称。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武德七年(624年),改骠骑曰统军,车骑为别将。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因袭隋折冲、果毅郎将之名,改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其军府多因其地,各自为名,而总称为折冲府。府兵皆称卫士。全国折冲府之数,各史籍记载不一。《新唐书·兵志》载:贞观十年时,全国分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府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每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其编制为团、旅、队、火。以三百人为团,置校尉;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十人为火,有火长。天宝以后,府兵制破坏,折冲府亦名存实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