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提丢斯-波得定则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提丢斯-波得定则简称“提丢斯定则”或“波得定则”。行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a的经验定律。太阳系的一个基本定则。1766年由提丢斯(JohannDaniel Titius,1729—1796)提出,后经波得(JohannElert Bode,1747—1826)改进,并于1772年公布。可用公式an=0.4+0.3×2n-2(天文距离单位),或an+1/an=β表示。n为行星序号(按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分别取值为-∞、2、3、4、5、6、7、8、9、10),常数β=1.73。 行星和太阳的距离(天文距离单位)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