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人无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人无行意指文士没有操行或不重品行。语出曹丕《论吴质书》:“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魏略》:“仲将(韦诞)云: ‘仲宣(王粲)伤于肥戆,休伯(繁饮)都无格检,无瑜(阮瑀)病于体弱,孔璋(陈琳)实自粗疏,文蔚(路粹)性颇贫鸷。’”韦诞所认为的作家们的缺点,其实有些并不属于操行品德问题,有的是脾性,有的是长相,但当时都被当作缺陷议论,作为“不护细行”的现象看待,影响当事人的“名节”。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责他“历诋群才”。《颜氏家训》的《文章篇》继承了“文人无行”的观点,也认为“自古文人,多陷轻薄”。虽“自子游、子夏、荀况、孟轲、枚乘、贾谊、苏武、张衡、左思之俦,有盛名而免过患者,时复闻之,但其损败居多尔”。其原因有二:一是文章“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果于进取”;二是“讽刺之祸,速乎风尘。”前者是作家自身的原因,后者是社会政治环境所致。“文人无行”既可以作为对文士贬低的根据,也可以成为文士不讲操行的遁词,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科学的概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