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君出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昭君出塞

明陈与郊的杂剧剧本。此剧亦作《王昭君》,一折,南北曲合用,取材于葛洪的《西京杂记》。剧情是:汉元帝宫女王嫱(昭君),由于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被有意画丑,所以被元帝遣嫁匈奴。真情大白后,元帝深为后悔,怒斩毛延寿,但又不可失信于单于,只能送昭君出嫁。昭君换妆上马,怀抱琵琶,一路悲歌怨曲,来到玉门关下。全剧到此为止,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余地,发人深思。

昭君出塞

戏曲。明陈与郊(1544—1611)撰。一卷。与郊有《袁氏义犬》已著录。是剧以西汉王嫱出嫁匈奴史实撰成。约二千四百字。一折。通过昭君深宫哀怨,和亲面君、毛延寿伏诛、离宫入塞等情节,表现由于画工舞弊,致使美女怀恨远嫁,汉皇遗恨千秋之不平。词语凄婉动人,然过于典雅,不适于舞台演出。有《盛明杂剧》本。

昭君出塞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匈奴因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了五个单于。其中呼韩邪单于最先归附汉朝。他于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来到长安,要求和亲。汉元帝应允后,即在宫女图中挑选了一位名叫王嫱字昭君的嫁给他。呼韩邪和王昭君在长安成婚后,即穿过千山万水,北出塞外,来到匈奴住地,被封为宁胡阏氏(yan zhi音烟支),汉元帝亦改年号为“竟宁”。后来,王昭君为促进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

《昭君出塞》

祁剧高腔传统小型剧目。周宪、朱奇平整理。祁剧原有高、弹两种演出本,高腔本由名艺人一枝梅传授。1955年由邵阳祁剧团首演,随即参加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1956年、1958年、1960年三次赴北京汇报演出,影响很大,评价甚高。1956年《剧本》月刊发表整理本,旋即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二集。1959年编入《戏曲选》。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戏艺》卷立目。

昭君出塞

祁剧传统折子戏。周宪、朱奇平整理。何少连导演。用高腔演唱。写西汉王昭君 (谢美仙饰) 在被迫和番途中,留恋故国,思念家乡,怀念父母,后愤而投黑水河以身殉国的故事。唱腔委婉而激越,表演深沉,悲剧色彩浓厚。1955年由邵阳祁剧团首演,随即参加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导演奖。1956年、1958年、1960年三次赴北京汇报演出,影响很大,评价甚高。1956年《剧本》月刊发表整理本,旋即收入《湖南地方戏曲丛刊》第二集。1959年编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戏曲选》。198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立目介绍。

昭君出塞

即西汉元帝时昭君与匈奴和亲促进民族融合加强民族团结的事件。昭君名王嫱,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中,在后宫等待皇帝的召见,据说因拒绝向画工毛延寿行贿,毛在画像时作了手脚,给昭君面部画上疵斑,故一直埋没掖庭,得不到皇帝的召见。竟宁元年(前33),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主动请求嫁给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相当于汉朝的皇后。呼韩邪死后,昭君照胡俗,嫁给继承单于之位的呼韩邪前妻的儿子。昭君在匈奴度过了她的后半生,死后就葬在匈奴。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南有昭君墓,相传墓上草色常青,故称为“青冢”。昭君出塞和亲,对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和好关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她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艺术形式的流行题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