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石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0 杨石先1896—1985化学家和教育家。祖籍安徽环宁,生于浙江杭州。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18—192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有机化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教授。1929—193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哚环化合物合成研究,1931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再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其后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1945年第3次赴美,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从事药物化学研究。1948年回国,仍在南开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任南开大学校长兼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同时就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和化学组组长。杨氏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尤长于元素有机化学。50年代以来,研制成功多种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是我国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研究的开拓者。著有《有机磷化学进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书。执教60余年,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石先1897.1.8~ 1985.2.19农药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奠基人。他毕生从事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中国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蒙族。祖籍安徽怀宁,生于浙江杭州。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堂高等科,1918~192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23年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23~1929年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1928年兼理学院院长。1929~ 193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科学工作者荣誉学会(Sigma Xi Honorary Society)会员。1931 ~1937年再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1938~ 194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43年兼任教务长。1945年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任访问教授兼研究员,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同年被选为美国化学荣誉学会(Phi Lambta Upsilon)会员。1948~1983年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部主任,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 杨石先1896—1985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南开大学校长等职。试制成功“胺草磷”,主持胰岛素全合成的总评议会,组织开展对有机氟、硅和金属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填补了中国化学学科中的多项空白。著作有《世界农药进展》等。 杨石先1897—1985原名绍曾。怀宁人。生于浙江杭州。1918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农科和应用化学。1923年回国在南开大学任教。1929年又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从事杂环有机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仍在南开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任化学系主任。1938年该校迁往昆明,改称西南联大,仍任化学系主任,1943年任教务长兼昆明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1945年,第三次赴美国,在印第安那州州立大学从事农药化学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并代理校长。1949年后,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校长兼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化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元素有机化学的研究和新型农药的研制工作,是我国农业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著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世界农药进展》等。 杨石先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1896年1月8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85年2月19日卒于天津。193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1923年、1931年、1948年任南开大学教授、西南联大化学系主任等职。1949年到1997年,先后任南开大学教授、校长兼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是中国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的开拓者。20世纪20年代他率领他的同事和学生研制出10多种新农药品种。发表论文40多篇。在南开大学执教60多年,培养出许多中国化学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