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林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林业Linye对森林进行培育采伐、管理保护,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以及改造自然等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三个组成部分,是综合性生产部门。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自然条件、保持生态平衡等一系列作用,并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因而森林资源的多少和分布状况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森林资源基本维持稳定平衡状态,但发展中国家一般是砍伐大于培育。近几年,世界森林采伐量年达30亿立方米,较战前1937年增长了1.5倍。木材产量集中在苏联、美国、巴西、日本、瑞典等国。欧美发达国家的木材加工业居世界垄断地位。 林业林业林业林业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并利用森林的自然特性以发挥其多种效能,造福于人类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 林业forestry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是提供木材和多种林产品的生产,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工程。一般包括造林、营林和对成熟林的采伐和利用等。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对土壤等自然条件的要求比农作物要低,劳动耗费较少,商品率高,林木的生理成熟期没有明显界线,资源可以再生等。发展林业生产,不仅可以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纤维、树脂、栲胶等)、燃料、木本油料和果品等,而且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障农牧业生产,以及净化空气,减轻或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林业Forestry加拿大重要产业。全国森林面积约44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由省政府和联邦政府管理,小部分属于私人。各省都有林业局,管理范围包括木材处理、防火、防病、防虫和森林编目、造林、森林研究等。育空地区、西北地区、印第安人保留地、军事基地和国家公园等的森林资源由联邦政府负责,私有林则由私人负责。省政府对某些区域的私有林给予一定的津贴,有时通过税收政策和保护规章加以影响。1982年,伐木业、木材业、造纸业及相关产业直接雇用26万人。林业部门每雇一人,便为其他部门创造2份工作。1982年,仅林业部门就为78万人提供就业机会。1986年,林产品出口额175亿加元,约占国家出口总值的14.5%。森林还是许多土著民族的家,并为野营、狩猎、徒步旅行、钓鱼、摄影、自然研究和观光等提供场所,这些活动每年可创造数十亿加元的价值。1978年~1982年,平均每年砍伐原木14860万立方米,不列颠哥伦比亚、魁北克和安大略分别占44%、23%和16%。生产的木材91%是软木,9%是硬木。1986年林产品出口总收入中,74%来自美国,4%来自日本,4%来自英国。除伐木、木材加工、造纸和相关产业,还有别具特色的圣诞树业和枫糖业。1980年提供500万株圣诞树;1986年出口270万株,价值2350万加元,新斯科舍约占该项出口的一半,美国购买97%。1985年枫糖浆产量987万升,90%以上产自魁北克;1986年出口价值5060万加元,美国购买约83%。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伐木场的原木装运 林业linye境内古代林丰草茂,周族始祖弃(后稷)“相地之宜”,教民稼穑。其后代公刘,率领周族迁居到泾水中游的豳、栒(今彬县、旬邑)一带,种植五谷。战国初年,秦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开荒种田。其后历代王朝大兴土木,建造宫室,致使原始森林大面积遭到毁灭。1949年咸阳解放时,境内仅存东北部中、低山区及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杂灌丛生的75万亩天然次生林。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森林,发展林业。1949年~1958年,全市整片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由解放初的399亩提高到6.36万亩,四旁植树由解放初的26.27万株提高到487.43万株。育苗用地从无到有,全市育苗面积发展到7005亩,育苗工作逐步改直播造林为植苗造林。林业年产值由解放初的40万元提高到209万元,增长了5倍多。1951年,陕西省农林厅在长武县亭口镇成立了泾河造林局。随后,各县相继建立了县级林业局和马栏、石门、英烈、槐平等县级国营林场及国有苗圃。永寿县率先采用了群众会战造林的方式,组织万名民兵上山造林,营造了百里页梁防护林带。三年困难时期,咸阳市林业建设陷入低潮。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食堂化,均以木材作燃料,林木被大量砍伐。生产队、社员个人纷纷进山垦荒种粮,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大办农场,大面积毁林开荒。1962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森林破坏”的指示,全市公开查处了一批毁林案件,全面清理了林权,基本上划定了山林权属,使毁林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咸阳市对林业建设进行了调整和加强。特别是1963年,长武、邠县、栒邑、淳化、永寿、礼泉、乾县、三原8县被划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县,同时被列入三北(即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之中。国家从财力上给予较大的扶持,并要求给各县设置林业工作站。1965年10月,咸阳地区专员公署召开了全区社队林场工作会议,制订了《咸阳专区社队林场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区掀起了大办社队林场的高潮。文化大革命初期,偷砍盗伐成风,毁林开荒到处可见,淳化、长武、旬邑、兴平等县破坏严重。1970年8月,中央北方农业会议上,把“人均百株树”作为农业上纲要的一项经济指标,之后全区掀起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新高潮。各县又相继建起了一批国营林场和一批社队集体林场。长武县还实现了社队林场化。各级政府及林业职能部门从浙江、河南等地引进了一批速生杂交杨树及兰考泡桐良种。1976年人工造林进度最快,当年全区造林总面积达34.5万亩,四旁植树6436万株。1978年以后,对国营、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也实行了两山(自留山、责任山)下划,由农民自主经营。还有一些地方把集体山林划归个人经营管理。因地多人少,投资弱小,没有相配套的优惠扶持政策,群众只顾眼前利益,成材树被砍光。平原地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也因土地使用权改变,使农田林网和四旁树均遭破坏。在此期间,全市完成了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开展了市县两级林业区划、森林病虫害普查和林木种源调查等项工作。1999年以业在中央“退耕还林”政策指引下,林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至2002年底,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440.4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67.3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2.33万亩,疏林地11.71万亩,灌木林地8.3万亩,苗圃地2万亩,宜林荒山荒地118.7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7.5%。 林业林业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因划分国民经济部门的标准不同,林业包括的范围及其隶属关系也不尽相同。在中国,林业属于农业的一个部门,森林的种植和培育等的产值计入农业总产值,而采伐、运输和木材粗加工的产值则计入工业总产值。 林业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疆的森林由四部分组成:山区天然林、河谷林、荒漠林和人工林。山区天然林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山区和天山山区(主要在北坡),面积约76万公顷,树种以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为主,是新疆最主要的森林资源。河谷林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他河流两岸,面积约65.2万公顷,主要树种为胡杨、白杨、山杨、柳树等。荒漠林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边缘和塔里木盆地北部等地,面积有近100万公顷,林木以胡杨为主,还夹杂有梭梭、红柳等。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居民点附近和农田周围,面积约92万公顷,林木以杨树和果树为主。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森林总面积333.2万公顷,木材总蓄积量2.7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1%。据统计,1949—1995年,全区林业建设累计投资6.44亿元,生产原木1586万立方米,创工业产值22.45亿元,实现利税6.73亿元。此后,为了保护现有森林资源,自治区林业厅严格控制采伐量,已将27个以木材生产为主业的森工企业转为停止采伐的营林企业;山区森林年采伐量已由1985年的40万立方米下降到1999年的23.6万立方米。另一方面,新的人工造林面积每年以5—6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着。 林业林业林业利用、培育和管理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2大类。世界林地面积约40多亿hm2,其中温带约20多亿hm2,热带约12亿hm2。中国20世纪40年代末森林面积约8280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8.6%。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横跨北方13个省区、规划总面积406万km2的“三北”防护林体系营造计划,到2000年三期工程完成,三北地区林地可增加到4000万hm2。1998年中国木材总产量5966.2万m3,造林481.1万hm2,封山育林3355.9万hm2。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