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标准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标准化对产品的品种、规格、检验方法和名词术语等统一技术规定的制定、推广、普及和运用的过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物质的品种和规格;方法和程序,如作业方法、试验方法、检验规程和安全规则;图形、符号、名词和术语等概念。 标准化对工业产品或机器零部件的类型、性能、尺寸、所用材料、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文件的符号与代号等加以统一的规定,并予以实施的一项技术措施。参见“经济”中的“标准化”。 标准化见“工程技术基础”中的“标准化”。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以制订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是研究这个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作为一项工作,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促进这个过程的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发展。对象涉及到经济、技术、科研和管理工作等各个领域,其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作用是:为实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前提条件;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劳动消耗;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具有共同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消除贸易障碍,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形式有: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等。 标准化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标准化工作,就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促进制订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和监督实施标准这种循环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它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甘肃省的标准化工作,面向经济主战场,对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大中型企业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为重点,小型和乡镇企业以消灭无标生产为重点。“八五”期间全省共制订修订标准476项。到1998年底,全省工业产品标准备案数已达5461个。消灭无标生产的试点工作已全面推开,全省已有15个县区作为消灭无标准生产试点县,其中兰州市西固区等4个县 (区) 为国家级试点县。 标准化1961年,ISO的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ISO/STACO)提出:“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指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1983年,中国GB3935.1—1983提出: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991年,ISO/IEC第2号指南(1996年中国GB/T3935.1—1996等同采用)提出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可以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