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山楂shanzhaCrataegus pinnatifida

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约6米。有枝剌,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契形,通常有3~5对羽状深裂片,裂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稀疏不规则的重锯齿,下面沿中脉和脉腋处有毛;托叶呈不规则半圆形或卵形,边缘有粗齿。伞房花序,多花。萼筒钟状,外面被白色柔毛。花白色,雄蕊20,花柱3~5,基部有柔毛。果实为梨果,近球形,深红色,有淡褐色斑。我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均有栽培。用分株、嫁接等法繁殖。果实味酸,可做果酱或生食。果干后入药,有消积化滞,健胃舒气、降血压等。变种山里红,果较大,华北各地栽培。

山楂fructus crataegi

消食药。出《本草衍义补遗》。见《元亨疗马集》。又名山查子。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N.E.Br.、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或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e.的成熟果实。前两者习称北山楂,后者习称南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北山楂切片,干燥;南山楂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炒用。北山楂主产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南山楂主产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功能消食化滞,行气散瘀。《元亨疗马集》:“化草谷,以山查子为君。”主治:❶牛水草胀肚,与麦芽、枳实、厚朴、大黄、炒萝卜子等配伍,如消食散(《抱犊集》)。
❷马草料停宿,与槟榔、枳壳、陈皮、神曲、麦芽、白术等配伍。
❸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等症,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配伍。牛、马18~60克;猪、羊9~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北山楂含山楂酸(crategolicacid)、酒石酸、柠檬酸、黄酮类、内酯、糖类、甙类。南山楂含山楂酸、鞣酐、皂甙、果糖、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油。山楂果实有增加胃液消化酶,帮助消化的作用,及轻度降血脂的作用;乙醇提取物给兔静脉注射,可使血压缓慢、持久地下降;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及改善心肌血循的作用。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有利于产后瘀血的排除。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山楂hawthorn

蔷薇科山楂属,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又名山里红、红果。学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起源与分布 山楂原产中国、朝鲜和苏联西伯利亚。远在2000年前已有关于山楂的记载。如《尔雅》中记述“朹音求, 树如梅, 其子大如指头, 赤色似小柰,可食,此即山楂也。”3世纪晋朝《广志》中有“朹木易长,多种之为薪, 又以肥田”。记载入药最早是在梁代《神农本草经集注》, 继而唐代《本草拾遗》、明代《本草纲目》、《群芳谱》、《农政全书》、清代《本草求真》等书中均有关于山楂入药的记载, 但在栽培技术方面很少记述。19世纪中后期山楂栽培较盛, 当时河南、山西等地都从山东引种山楂;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由于山楂的营养、医疗保健价值, 受到广泛重视, 特别是80年代初以来山楂栽培有很大发展。山楂适应性很强,丰产性好, 一般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22.5吨以上, 并且管理容易, 果实耐贮运, 适于山地、沙荒地发展。
山楂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亚、欧、美各洲。在中国, 很多省(自治区)都有山楂属植物分布,华北、东北各省最多, 主要产区有辽宁省的辽阳、开源, 山东省的益都、泰安、莱芜、平邑, 河北省的兴隆、青龙、遵化、抚宁、涞水, 山西省的晋城, 河南省的林县、辉县, 北京市的房山, 天津市的蓟县。据1986年统计, 全国山楂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山楂栽培以中国为最盛。
特征与特性 山楂品种不同, 但其形态特征, 生长结果习性, 物候等有共同特点。
形态特征 山楂树高6~7米。树皮暗灰色。叶单生, 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 长5~11厘米, 宽4~7厘米, 先端渐尖,呈5~9裂的羽状分裂, 叶缘具锐锯齿,叶面深绿色, 叶背浅绿色; 叶柄长2~6厘米。花为两性花, 花瓣白色, 由12~25朵, 最多44朵花构成伞房花序, 形如花球。果实近球形、扁圆形或长圆形; 果面紫红色, 果点较多; 果肉有粉红、紫红、青绿等色。
生长结果习性 山楂苗栽植后2~4年开始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 经济栽培寿命可达100年以上,单株产量依树大小而异, 一般株产30~50千克, 也有株产达500千克以上的大山楂树。
山楂的芽有花芽、叶芽和隐芽之分。花芽为混合芽, 呈奶头状, 肥大而饱满, 先端较圆, 着生于当年生枝即结果母枝的顶端或顶端以下1~4个叶腋间, 于翌年春萌发抽生带花果的结果枝; 叶芽小而尖, 多数着生在当年发育枝的中上部叶腋间, 翌年春萌发抽生只带叶的发育枝; 隐芽多位于当年生枝的中下部叶腋间,于翌年不萌发而潜伏, 其寿命可达数十年之久,一旦受到刺激则突破树皮发出徒长枝。
山楂发枝力强, 枝条密生, 枝有开张性。进入结果期后, 凡发育适度, 生长充实的发育枝, 均可形成结果母枝。在营养充足时, 结果枝结果后, 其下1~2侧芽当年即可形成混合芽, 成为下年的结果母枝, 翌年继续抽出结果枝开花结果, 一般可连续2~4年以上形成杈状分枝, 易使冠内郁闭, 应适当更新复壮。徒长枝于第2年可抽生数个发育枝, 在条件适宜时, 部分发育枝顶芽分化为花芽, 于第三年抽生结果枝开花结果。一般山楂树上7厘米左右长的结果母枝占多数,通常1个结果母枝着生1~2个结果枝, 个别生长健壮的结果母枝也可着生4~5个结果枝,甚至更多结果枝,易连年结果。花芽分化期晚,8月至9月开始分化, 与果实发育矛盾小, 花芽分化到花瓣期停止, 次年萌发前雄雌花原基才分化完成。
物候期 山楂的生长期约为180~200天, 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140~160天。春季当地温6.5℃时根系开始活动,8℃时开始萌芽, 结果枝生长期短, 一般只生长10~20天即开花而停止生长, 花期约9~21天,果实成熟较晚, 一般9月至10月甚至霜降前采收。在辽宁辽阳, 5月7日萌芽, 5月26日开花, 10月12日果实成熟, 10月26日落叶。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楂属植物适应性强,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 在年均温2~22.6℃,绝对最低温-1~-41℃, ≥10℃积温2000~5000℃无霜期1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70~1546毫米的气候条件下, 无论是山地、丘陵、平原、沙荒, 还是酸性至弱碱性土壤都有不同种类、品种的山楂分布或栽培, 并且表现良好。
山楂喜光, 在光照条件良好的环境中, 可明显提高坐果率, 果实着色好, 糖分高。山楂虽具有一定抗旱能力, 但在生长期保证适宜水分有助果实膨大和提高坐果率。降水量少时要进行灌溉, 排水不良则易受涝死树。山楂根系分布在地下40~60厘米处, 但土层深厚时仍可向下伸长,故栽植山楂应选土层深厚地段。
主要品种 作为果树广泛栽培的是山楂的变种大果山楂(C. pinnatifida var. major N. E. Br.),栽培品种最多; 主要栽培品种有:❶豫北红。产河南辉县、林县等地。果实近球形, 果个较大, 每千克100个左右。果皮鲜红至紫红色,果肉松软, 多为粉红色, 味酸稍甜。10月上旬果实成熟, 丰产稳产, 主要用于加工。
❷秋金星(大金星)。产山东莱芜、平邑费县, 辽宁鞍山、辽阳等地。果实近球形, 平均果重5~10克。果皮鲜红色, 果肉细腻味浓, 甜酸适度, 用于鲜食或加工。9月下旬成熟,是山东及辽宁省中北部的优良品种。
❸敞口。产山东益都、临朐等地。果实扁圆形,平均果重9~9.5克。果皮深红色, 果肉粉红色, 肉质致密, 味酸稍甜, 适于制干。10月上、中旬成熟, 丰产稳产,耐旱稍抗碱, 品质好。
❹燕瓤红。产河北隆化、兴隆、赤城等地, 是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果实倒卵圆形,单果重7.6克。果皮深红色有光泽, 果肉厚, 粉红色, 肉质致密, 酸甜适度, 品质好, 适于鲜食、加工。10月上旬成熟, 抗旱, 抗寒。
❺红瓤绵。产山东福山、莱西等地。果实扁圆形, 平均果重12克。果皮深红色, 果肉厚, 粉红色, 肉质致密, 味酸。10月中、下旬成熟, 耐贮藏, 适于加工。
❻软籽。产辽宁西丰、宽甸、辽阳等地。当地叫无籽山里红。果实近球形, 单果重1.5~2克, 果皮鲜红色,果肉粉红色、肉质细而软。种子小而软, 可食。9月中旬成熟,鲜食或加工。
❼小金星。产河北隆化、北京房山等地, 辽宁亦有栽培。果实鲜红色。单果重9克,果肉粉红色,酸甜适度, 品质佳。10月上旬成熟,适于鲜食或加工。
❽伏山楂。产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一带及辽宁省。果实扁球形, 单果重2.5~3克。果皮浅红色, 果肉粉白色, 肉质细软稍绵, 酸甜适度。成熟早,8月即可采收, 适于加工。抗寒力强, 可耐-41℃低温。
其他优良品种有: 红肉系的辽红、西丰红、集安紫肉、滦红, 味甜微酸的有山东甜红子, 含药效成分较高的寒露红、面楂、黄果类型的甜山楂等。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 多用嫁接繁殖。砧木苗的培育多采用归圃育苗、埋根育苗和播种育苗3种方法。❶归圃育苗即利用山楂树容易发生根蘖的特点, 于头年秋季和当年春季将直径0.3~0.5厘米的野生根蘖苗移植到苗圃里集中培育, 秋季芽接, 下一年出圃;
❷埋根育苗是利用山楂根系易生不定芽的特点, 选直径0.3~0.6厘米的根剪成15~18厘米长的根段, 于秋季或春季在苗圃扦插, 发芽成活后, 当年秋嫁接, 第二年出圃;
❸播种育苗是采集野生山楂种子,在苗圃播种长成实生苗,然后嫁接培育。山楂因种子外壳坚硬和胚有生理休眠,水分、空气不易透入种仁, 发芽困难, 往往播后当年不出苗, 第二年才出苗。因此, 采用延长种子层积时间, 使经过二冬一夏, 即采种当年秋季种子沙藏, 隔一年于第三年春播种,出苗整齐;另采用干湿法使种壳裂口, 方法是将种子放入70℃的热水中, 搅拌后浸泡1~2天,然后白天取出种子放在石板或水泥地上曝晒,夜晚仍放入水中, 如此反复进行7~10天, 种壳即可裂开, 最后层积贮藏。翌年春当种子萌动时播种, 可以当年出苗, 嫁接后, 经2~3年出圃。嫁接常用芽接和枝接。芽接多用丁字形芽接法, 春、夏、秋三季都可进行, 最适时期是7月至8月; 枝接常用劈接, 最适时期是春季萌芽前后。
栽植 秋季和春季都可以栽植。也可在夏秋多雨季节栽植, 特别对干旱山区尤为适宜。栽植密度在土壤瘠薄地可采用3米×4米的株行距,土壤肥沃地可为4米×5米。为便于果园作业;也可采用宽窄行带状栽植。
土壤管理 山楂易萌根蘖, 影响树的生长, 必须经常刨除, 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伸展, 但不可损伤粗根。施肥除基肥外, 可在开花前和果实迅速膨大期追肥,花前以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施氮、磷、钾混合肥; 同时, 大年树应加强后期追肥, 以弥补大量结果后的营养不足, 小年树应加强前期施肥,以提高坐果率。一般年份盛花期用30~70ppm的赤霉素也可提高坐果率。灌水可在春季发芽前、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进行。间作物最好选豆类或花生、薯类、瓜类等。
整形修剪 山楂树形可用自然开心形和变则主干形, 最好是低干、矮冠的主干疏层形。尽量保持树冠内部通风透光, 结果枝比例应占50%左右, 平均粗度0.45厘米左右,每花序坐果5个以上, 叶面积指数4~5。幼树多中、长结果母枝, 在结果1~2年以后,应回缩修剪, 培养结果枝组, 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同时应注意疏除过密冗枝; 盛果期树应着重回缩和疏间结果枝, 保持健壮树势, 使树冠上下内外都能形成发育枝和结果枝, 对空缺部位的徒长枝要注意保留, 培养成结果枝组,衰老树应对主、侧枝重回缩, 促发新梢, 培养新的树冠。
采收 果实变红, 果点明显, 即可采收。用剪子剪断果柄或用手摘果, 可以保持果实完好, 也有用竹竿敲打振落或摇枝振落采果,部分果实会有损伤。乙烯利催落法,用40%乙烯利1 000倍采前一周喷布然后用机械或手摇主干, 可振落90%果实, 最好是人工采收与乙烯利催落相结合的方法。采收的果实, 在树下堆放几天散热, 白天用草帘或席子覆盖, 散热后再用筐篓包装。
贮藏 山楂果实较易贮藏, 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为0~5℃, 如温度在0℃时,相对湿度应为85~95%; 如温度在0℃以上时,相对湿度应为80~85%。贮藏方法有窖藏、缸藏、筐藏和埋藏等。埋藏法是在背阴的地方, 挖深1米、直径0.7米的圆坑, 坑底铺一层厚15~20厘米的细沙, 然后选无伤的果实堆放在沙子上, 厚约50厘米, 上面再盖上15~20厘米厚的细沙, 最后覆土填平或堆成土堆, 于10月至11月贮藏,可贮至第二年5月, 方法简便, 效果良好,而且埋后不用管理。
病虫害防治 山楂的主要病虫害有:❶食心虫类。有白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等。防治是摘除虫果集中烧毁; 于产卵盛期喷布杀螟松、敌百虫等药剂, 桃小可地面施药防治。
❷金龟子类。有苹毛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和白星金龟子等。啃食花、果。用人工捕捉或灯光诱杀或地面撒药粉, 也可喷布乐果乳剂、久效磷、1605等药剂。
❸介壳虫类。有沙里陀褐球介、槐枝坚介, 固着枝条吸食树液, 小幼虫还危害叶子, 防治是喷布柴油乳剂、石硫合剂、杀螟松、西维因等药剂。
❹白粉病。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防治是发芽前喷布5度石硫合剂,生长期喷50%可湿性多菌灵600倍液。
经济价值 山楂果实营养丰富,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 比柑橘、苹果等多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较高, 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 仅次于枣、猕猴桃, 是苹果的1.7倍和柑橘的2~3倍; 钙含量达到850ppm; 还含有大量的红色素、果胶质和多种药用成分, 所含维生素C和黄酮类药物有抗癌作用。山楂入药历史已达数千年之久。近年发现, 根、叶、花、种子均可入药, 制成冲剂(脉安通片)和片剂(降血脂片、心脉通片)。山楂加工种类多, 如山楂汁、山楂酒、山楂酱、山楂罐头、糖葫芦、山楂蜜饯、山楂纸(果丹皮)、山楂糖果、山楂干片、山楂冻等, 制品酸甜味美, 色香味俱佳。


山楂Chinese hawthorn

Crataegus pinnati-fida,蔷薇科山楂属落叶小乔木。染色体数2n=2x=34。高达10m,树冠阔卵形。具枝刺。单叶互生,三角状卵形,5~9羽状裂;伞房花序,花白色,花期5~6月;梨果球形,红色,具白色皮孔,果期10月。变种有山黑红(var.major),又名大山楂,树形较大而健壮;叶较大,3~5浅裂;果较大。普遍作果树栽培。产中国东北、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朝鲜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多生海拔100~1500m山坡林缘或灌丛中。喜光、较耐阴,耐寒,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水平分布广,约为树冠的2~3倍;根萌蘖力强。新梢生长旺盛,树干发枝力强,耐修剪。用播种、分株及嫁接法繁殖。种皮坚硬,透水困难,种胚有休眠期,播种隔年发芽。嫁接砧木可用山楂实生苗。幼树可疏除过密枝,成年树应剪除重叠枝、细弱枝、病虫枝,以利于通风透光,促使树冠生长匀称,提高观赏效果。常见病虫害有红蜘蛛、星毛虫、卷叶虫、白粉病等。


山楂树冠圆整,枝叶繁茂,5月花蕾绽放,一片雪白,10月红果累累,深秋红叶片片,是观叶、观花、赏果的好树种。宜孤植于庭院或草坪边缘、水旁湖畔成片群植,或在园路两侧成丛栽植;森林公园中植成片林,既观赏又结合生产;也可作绿篱栽植;还是良好的蜜源树种。
同属中常见栽培的树种有:野山楂(C.cuneata),落叶灌木,高1.5m,常有刺。叶宽倒卵形,顶端常有3~7个深羽裂。伞房花序,花白色,花期5~6月;果扁球形,红色或黄色,果期9~11月。产中国陕西秦岭以南至广东、广西各地;日本也有分布。湖北山楂(C.hupehensis),落叶小乔木,高达5m。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中部以上具2~5浅羽裂。伞房花序,花白色,花期5~6月;果近球形,深红色,果期8~9月。产中国华东、华中、华北南部、西北东部等地。云南山楂(C.scabrifolia),别名小林果。落叶乔木,高达10m。树皮灰黑色。叶卵状椭圆形。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花白色。果球形,黄色或带红晕。花期4~6月,果期8~10月。产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广西,云南中部习见栽培。

山楂Shanzha

又名山里红。蔷薇科落叶乔木,枝端有时具刺。单叶,互生,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基部楔形,羽状3—5浅裂。伞房花序具多花,花直径1.5厘米;萼片5;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花柱3—5,子房下位,每室2胚珠。梨果状核果,内有骨质1—5个小核。原产我国北部。栽培历史已近二千年。华北、东北、山东广为栽培。果富含维生素C,有助消化、扩张血管、软化血管、降血压作用。可生食或制果酱、果脯或供药用。

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

双子叶植物,蔷薇科。俗称“红果”。我国北方特产落叶果树,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不需要过多精细管理,现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果实含大量维生素C、铁、钙和有机酸也较多,果味较酸涩,可鲜食或制成山楂糕、果丹皮、红果酱,也可切成片晒干作为中药,具有消积、化瘀、活血提神、防暑、增加食欲的功效。此外,还有加强心肌、增大血流量、降低胆固醇、血压和镇静等作用,为心血管和脑疾病的良药。除对杆菌有抑制作用,也能防癌。现用山楂制成的中药达49种。炖煮老肉时,放入四五个山楂即容易熟烂。在北京,有些人将山楂、山里红统称“榅桲”,实为汉人根据满人的发音而译成。“蜜饯榅桲”即蜜饯山楂或蜜饯山里红。


山楂


山楂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野山楂或山楂的成熟果实。我国北方多出产,生用或炒用。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肉食积滞,泻痢腹痛。单用本品煎服即可,亦可配神曲、鸡内金等;本品炒炭用有止泻止痢之功;治食积泻痢腹痛,单用煎用即可。
❷经闭瘀阻,疝气作痛。可用山楂与红糖煎水服或配当归、川芎、益母草、红花草、红花等;对寒滞肝脉的疝气疼痛,可与小茴香、乌药、橘核等相配。此外,山楂有很好的软化血管,防治动脉血管硬化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是食疗佳品,尤宜于老年患者。

山楂Chinese hawthorn

Crataegus pinnatifidaBge.,又称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叶广卵形,有羽状深裂。伞房花序,顶生多数白花。果实圆球形,直径约2~2.5cm。果皮鲜红至紫红色,有淡色斑点。2n=34。秋季成熟。用分株、嫁接繁殖。山楂适应性强,便于管理。果实富含维生素C、果胶和有机酸等,耐贮藏运输。供鲜食、加工并可入药。原产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山楂属种类多达1 000种以上,以北美分布最多,但作为果树栽培的仅少数几种,为中国特产果树,其他国家多用为观赏树。

山楂

主要产于桂北和桂西山区。属蔷薇科,落叶灌木。5月开花,花白色,10月果实成熟,果球形,深红色,布满黄白斑点。能鲜吃,味酸甜,主要加工成山楂片、山楂饼和山楂糕。含有丰富的山楂酸和维生素C,能促进胃中各种酶的分泌,助消化。还可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冠心病、疝气、血淤、闭经等。叶能入药,用叶代茶泡饮,可治高血压。

山楂

小乔木,高3—5米。树皮粗糙,暗灰色,有刺,当年生小枝紫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多花的伞房花序。花期5—6月,果期9—10月。乌鲁木齐有栽培。果实可食,也可入药。

山楂

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落叶小乔木。变种山里红,叶果均较大,作果树栽培。西峰、张掖、白银、兰州等地引种栽培。喜光,耐寒,适应性强。果实酸甜,可生食,亦制果酱、山楂糕等食品;干制后入药,有健胃、消积化滞、舒气散瘀之效。甘肃各地林区有野生甘肃山楂分布。

山楂

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山楂属分布北半球温带地区,北美种类较多。世界100余种,中国产17种。乔木,高3~6m。枝有刺。叶互生,通常具羽状深裂。花瓣5。果实深红或黄色。山楂是中国特有的果树,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供作食用的山楂又称山里红,分布东北、华北至西北和山东、河南。叶片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伞房花序,由14~20朵花组成。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生长3~4年开始结果,10~15年进入结果盛期,60~70年仍能丰产。果实近圆形,平均10~15g,最大35g。直径1~1.5cm,大的可达3cm。生食,作果酱、果汁、果酒、切片晒干入药。云南山楂又称山林果,叶片椭圆形,有圆钝锯齿。果实扁圆形,黄色带红晕,生食和加工。其他种类果实较小,也可生食或加工食品。山楂适应性强。许多野生种类,也适宜作庭院栽培或园林绿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