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插柳本为取火之用。因寒食禁火,清明日要重新用榆柳取火,故在门口插柳。从取火的目的来看,最初是插干燥的柳木,后逐渐演化为插新鲜柳枝。到唐宋时期,进一步形成插柳、植树的风俗。清明插柳,在安徽有多重意义。一说插柳为介子推招魂,如宿县;一说插柳为纪年华,如泗县;一说为催春,如铜陵。涡阳还有此日以柳穿馍悬檐下的习惯,说此馍到夏至时能治百病。插柳方位,各地也很不一致。怀宁、宿松在门楣的上角,濉溪、泗县为屋檐下,萧县在门旁,祁门、东至为门上,铜陵、青阳、东至、怀远等在门前。除插柳于门外,安徽还有妇女插柳于鬓的习俗。它的意思是一为辟邪,如祁门、怀宁、濉溪。一为明眼,如固镇。清明时节多雨,植物滋润复苏,地上插柳也即成活,所以清明又逐渐敷演为植树的日子。如东至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俗语。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