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楚辞韵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楚辞韵读楚辞音义。 清江有诰(?—1851)撰。不分卷。附《宋赋韵读》一卷。有诰字晋三,歙县(今属安徽)人。青年时起即不务功名,“惟好音韵之学。”苦心孤诣,专治音学。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并在深入研究中得出结论:“古人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著述甚丰,《音学十书》,极受学界重视。是集即为其“二十一部古音”说之实证。收《离骚》至《大招》共十篇《楚辞》作品,凡用韵之字,均加圈墨,并分别注音。而有古韵、叶韵、通韵、借韵诸例。从中可见,《楚辞》用韵特点及规律与《诗经》、《易经》大体一致,证明《楚辞》产生时代不晚于战国时代。有嘉庆十九年(1814)自刻本,嘉庆二十四年《音学十书》本,一九二八年影印王国维校《音学十书》本,一九五七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就渭南严氏原书影印出版。 楚辞韵读一卷。附《宋玉赋韵读》一卷。清江有诰(?—1851)撰。江有诰,字晋三,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的古音韵学家。无心科举,只好音韵学,多年闭门深研音韵学,受到段玉裁的推崇赞赏。主要成就是将古音韵归纳为二十一部,并确定古人也有四声,只是和后人读音不同。一生著述均关于音韵,有《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未刻)、《二十一部韵谱》、《谐声表》、《入声表》、《四声韵谱》(未刻)、《唐韵四声正》。《楚辞韵读》共收《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渔父》、《卜居》、《九辩》、《招魂》、《大招》十题二十八篇作品。后附《楚辞韵读古音释》,将《楚辞》各篇韵字,归入相关的:之、幽、侯、鱼、歌、支、脂、祭、元、文、真、阳、东、中、侵、谈、叶、缉十八个韵部。后附宋玉赋九篇之韵读。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大言赋》、《小言赋》、《钓赋》、《笛赋》、《舞赋》。其中无韵段落不录原文。韵以圈号标识,夹注韵部、通叶,以同音字直声或反切注音读,并标四声。音注两见以上者只注首见者。本书特点:一是一般以直音注音,便于初学者。无直音字则辅以反切,以减少误注,较全用直音注音读准确。如 《离骚》 “夕揽洲之宿莽”之“莽”音“姥,” 《天问》“何所冬暖”之“暖”注“奴元反”。二是注明通韵、合韵字。如《天问》“列星安陈”之“陈”注“文真通韵”,《招魂》“往恐危身些”之“身”注“文真通韵”。三是标四声。如《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之“予”标“上声”。此书之病是从今音寻找推断古音,如认为上古“家”字读为 “姑”,但学者们认为 “家”(kea)“姑”(ka) 只是音相似而不相同。版本有清嘉庆十九年 (1814) 自刻小学各书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音学十书》本,长春图书馆藏。民国十七年(1928)影印王国维校《音学十书》本。民国二十四年(1934)渭南严氏《音韵学丛书》本。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影印严氏原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