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永明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352 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形成的一种讲求声律的诗体,亦称新体诗。代表人物为谢朓、沈约、王融等人。先是周顒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说;而后沈约将此用于诗的格律,归纳出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撰写了《四声谱》,并提出八病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的毛病,作为诗歌声律的禁忌。沈约、周颙、王融等人,还利用其政治与文学上的重要地位,积极倡导并推行声律说,于是风靡一时,形成一种强调声律、力避八病的新体诗,并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永明体诗的出现,对唐代律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声律说的提出,奠定了律诗格律的理论基础。

永明体yongming ti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亦称新体诗。齐永明时期,周顒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的著名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探讨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了应当避免的八种声韵相犯的毛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力求使五言诗“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中,角徵不同”。也就是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上下两句之中,平仄相对。沈约所归纳的诗歌音律与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齐时称为“永明体”。新体诗的出现,是文人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发展到唐代格律诗的一个过渡阶段。
由于沈约的提倡,新体诗的作者很多。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谢朓。谢朓的一些五言四句新体诗,模仿南朝民歌风味,已是唐代五言绝句的开端。如《铜雀悲》:“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穗帐。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他的五言十句诗《入朝曲》力求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词采华丽,是永明体的典型作品。诗中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纳献云台表,功名良可收。”梁代诗人何逊、陈代诗人阴铿的新体诗,在意境、章法、声律等方面更为接近唐代格律诗。王闿运《八代诗选》列有齐以后至隋诸家新体诗。

永明体

又称“新体诗”。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一种诗体、诗风。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这种诗体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写诗必须“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强调格律、对仗,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形成的一种诗体诗风,亦称“新体诗”。主要代表作家为沈约、谢朓、王融、周顒等人。他们主张作诗要严格遵照四声八病之说,必须注意声韵格律。他们的作品也都具有平仄相应、对仗工整、辞藻华美、音节和谐的特点。永明体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但是,这些新体诗大都题材狭窄,风格纤弱,有的甚至成为片面追求形式的作品。其中以谢朓成就较为突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