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长安城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长安城遗址西汉的国都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面积约36平方公里。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西汉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基本上与《周礼·考工记》的规制相符,大体呈方形,经纬相等。城墙为黄土夯筑,高12米,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壕沟。由于城墙是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兴建后营造的,为迁就两宫位置,墙上有许多曲折处,故后世谓“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城墙的四面各辟三门,每门开三个门洞,计有12个门,36个门洞,与史书记载的“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相吻合。城内建筑基址众多,包括宫殿、贵族邸宅、府寺、宗庙、民宅、手工业作坊等。宫殿中,长乐宫称东宫,在城的东南隅,建于汉高祖时,面积6平方公里,由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组成,它是汉初的皇帝朝政之处,惠帝后改为太后居所。未央宫(又称西宫)位于城的西南,建成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平面呈方形,面积约5平方公里,围墙四面各辟一门,东、北两门外设阙,称东阙(诸侯来朝时所走之路)和北阙(士民上书应进的门)。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前殿在全宫的正中,是皇帝朝会之所。桂宫、建章宫、北宫和明光宫均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桂宫在未央宫的北面,平面呈长方形,围墙东西长约880米,南北宽约1800米。建章宫在上林苑内(西城外),它由许多宫殿组成,有千门万户之称。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井干楼等。前殿比未央宫还高,东边的凤阙,高达20丈,至今尚存遗迹。北宫和明光宫分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北。贵族邸宅集中在未央宫北阙一带,被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在城的北部,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分割成160个整齐划一的“里”(区域单位)。有名称可考的有“尚冠里”、“宣明里”、“假阳里”等。手工业作坊在城的西北部(长安九市一带)。除上述外,在长乐宫、未央宫之间还存一个武库,其平面呈长方形,围墙东西各长320米。南、北各宽880米。内由7个仓库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个长230米,宽46米,由4个库房构成,库房内放置兵器的木架础石至今尚存。长安城郊的遗迹有上林苑、昆明池和礼制建筑明堂、辟雍、灵台等。上林苑在长安城南,是汉武帝时扩充的宫苑,内有数十处离宫别馆。昆明池在城西,开凿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其四周有许多宫观遗址,并有牵牛、织女二石雕像。礼制建筑明堂、辟雍、灵台等是王莽执政时,按照儒家的传统礼制和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建造的。辟雍和“王莽九庙”已经发掘。汉长安城所存遗物有铜器、砖瓦、钱范和陶俑等。西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安城遗址汉长城遗址在西安市西北5公里处,是西汉都城长安的遗址。在西汉统治的200多年里作为统一天下后帝国的都城,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后,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长安又成为一个国际都市。 265 汉长安城遗址见42020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都城遗址。位于市西北约3公里处。始建于汉高祖五年(前202),经惠帝、武帝增修扩建,历时九十多年建成。公元前202年,刘邦重修秦兴乐宫,更名长乐宫,由栎阳迁都于此。两年后,在长乐宫西建未央宫。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筑长安城墙,至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已兴建了北宫、桂宫、明光宫和建章宫,并在城西修建上林苑,开凿昆明池等,至此汉长安城大功告成。由于受河流走向和原建二宫位置影响,城呈不规则形,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故又称“斗城”。城墙为板筑土墙,高8米,下宽16米左右。城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面积36平方公里。共有12个城门,每门三洞,共36个门洞。城周有护城河,宽8米,深3米。城内街道布局整齐,有华阳、香室、章台等8条大街,最长者达5500米,宽45米,中为御道。路旁栽植槐、榆、松、柏等树木,绿荫满地。城内分为九个市区,160个巷里,街道纵横交错如棋盘。故唐诗人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云:“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汉代著名宫殿长乐宫位于城东南隅,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等,面积约6平方公里。未央宫在城西南隅,平面呈正方形,宫墙东西各长2150米,南北各长2250米,面积5平方公里。四面各辟一司马门。东门、北门立阙。诸侯来朝入自东阙;士民上书,则诣北阙。有宣室、温室、清凉、麒麟、金华、承明诸殿,共40余座。未央宫是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七朝皇帝处理朝政之所,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由丞相萧何主持营作,极为豪华。刘邦怒其“过度”,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史记·高祖本纪》)太初元年(前104),汉武帝在长安西上林苑中修建章宫,凿太液池,筑蓬莱、瀛洲、方丈三岛,东有凤阙,高20丈,至今尚存遗迹。上林苑系秦旧苑,汉代扩建。司马相如有《上林赋》。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商业十分发达,城西北部有著名的长安九市。班固《西都赋》、张衡《西京赋》有生动描绘。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也有记述。 汉长安城遗址在今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武帝三代90余年始建成。城墙为板筑土墙,高8米,下宽16米。城周长25100米,共有12个城门,每门各有3个门洞,以便利交通。城围有护城河,宽6.7米,深10米。城内区划虽不明确,但街道布局却很整齐,计有160个巷里,9个市区。街道宽平,可以并列12个车轨。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平帝元始二年(前2年),长安城内有80800户,人口246200人。若把皇族、兵士计算在内,当时人口约在30万以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城市。长乐宫在汉城内东南部复盎门里,由14个宫殿合成,宫周长10公里。未央宫在汉城西南部的西安门里,由40多个宫殿台阁合成,周长11公里,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宫殿。建章宫在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内,也是由许多宫殿台阁合成,号称“千门万户”。城内还有明光宫、北宫、桂宫等,规模较小。今汉城的北城墙和西城墙大部分已夷为平地,惟东城墙保存较多,霸城门西城墙尚有一丈多高。此外还可看见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太液池和承露殿遗址。 汉长安城遗址西汉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约3000米。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有长乐宫,七年又兴建未央宫,自栎阳迁都于此。汉惠帝元年(前194年)始筑城墙,五年完成,六年建西市。汉武帝时,在城内修北宫,建桂宫和明光宫,在西面城外筑建章宫,并扩充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长安人口达24.6万。新莽时,仍为都城,改为常安。长安城是西汉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东汉建都洛阳,长安称 “西都” 或 “西京” ,但仍是一个重要城市,献帝曾一度迁都于此。西晋末年,愍帝亦曾在此建都。此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在这里建都。隋代新建大兴城(唐代复称 “长安” )为都城以后,西汉以来的长安城遂废。据发掘,城的平面形状为不规则的方形,四面城墙总长25.7千米,城墙每面3门,每个城门有3个门道,城门结构为过梁式。城内中部和南部几乎全是宫殿区,长乐宫、未央宫在城内的东南隅和西南隅,东市、西市在城西北隅,居民住的闾里在城内北部,武库在长乐、未央宫之间。南郊有明堂辟雍和王莽九庙,西南郊有昆明池和上林苑遗址。其中城门、宫殿、武库及城南礼制建筑等等,都是在新莽末年及其以后的战火中被毁的。该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