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消除疲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消除疲劳疲劳,是由于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引起的组织、器官或整个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当骨胳肌收缩,使身体的某一部分工作时,需要由肌肉中的高能物质三磷酸腺苷及肌糖元来供给能量。肌糖元分解为乳酸,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乳酸进一步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如局部肌肉的负担过重或肌肉收缩的节律太快时,一时氧气供不应求,乳酸由于不能充分氧化而在肌肉中大量堆积,就会引起肌肉僵硬发紧,并刺激肌肉中的痛觉神经末梢而产生酸痛的感觉,这时就会出现局部疲劳感,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停止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血液送去了氧气,使乳酸或进一步氧化分解,或重新合成糖元,酸痛的感觉逐渐消失,人就能消除疲劳。如果局部感觉疲劳后继续活动下去,疲劳会从这组肌肉向别组肌肉以致全身扩散,因而会感到全身疲劳;若不再休息,即可造成过度疲劳而至不能工作。过度疲劳时,机体的抵抗力低,容易使处于缓解期的慢性病急性发作,也容易患其他疾病。由脑力劳动引起的过度疲劳使神经细胞的负荷超过生理功能的界限,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抑制功能减弱,兴奋亢进,神经衰弱。老年人各系统的细胞衰退、动脉硬化,造成供血、供氧减少,因而比年轻人容易疲劳。有劳必须有逸,休息是使人从疲劳中解脱出来的符合生理要求的方法。休息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活动部位的局部休息,如工作时需右上肢活动,那么工作一段后让它休息片刻,活动活动身体的其它部位;如工作时全身大部分都在活动,则可采取坐、卧、听悦耳的音乐等休息的办法;又如在写作、工作一两小时后,可散步、作体操或其它体力劳动。为防止过度疲劳,在工作中间从事短时间的运动是较为合理的。老年人容易发生疲劳而不易恢复,因此每日休息的次数和时间应当增加。睡眠是深度的休息,而老年人晚上睡觉的时间一般较青壮年少,因此除了午睡以外,也可于上、下午小睡片刻,以利于消除疲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