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淮海战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55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的第二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到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巨大战役。在这一地区集结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60余万人。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发起了全面进攻。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敌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伯韬。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三个半师共2.3万余人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同时又攻克宿县,并将从河南确山方向来援之敌第十二兵团阻击于宿县西南南坪集地区。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敌第十二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该兵团一个师起义。同时将从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突围的第十六兵团歼灭。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的进行,按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20天的战场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1月6日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包围之敌发起总攻,经四天战斗,全歼第二、十三两个兵团,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战役至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全部歼灭了国民党军五个兵团和一个绥靖区的部队,计22个军56个师(内有四个半师起义)共55.5万人。此外还击退了由南京方面多次来援之敌第六、八两个兵团。至此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已基本解放,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淮海战役Huaihai zhanyi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 在东起海州, 西至商邱, 北起临城(薛城),南达淮河广大区域内进行的。国民党军由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共有4个兵团3个绥靖区部队, 连同后来由华中增援淮海战场的黄维兵团等部共为80万人。解放军方面,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加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 1948年12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徐州 淮海战役Huaihai zhanyi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当时,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所部7个兵团34个军分布在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兵力共约80万人。华东、中原野战军约60万人,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在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我军在新安镇、碾庄地区歼灭敌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伯韬。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我军在宿县双堆集地区,围歼了敌第十二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12月4日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南逃,被我军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当即歼灭了突围的敌第十六兵团,兵团司令孙元良只身潜逃。为了配合平津战役,稳住平津之敌,淮海战场对所包围的敌第二、第十三两个兵团围困两周,不作最后消灭。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至10日,我军发起总攻,全部歼灭杜聿明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只身逃走。淮海战役历时66天,我军以13万人的伤亡,歼敌一个总部的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内四个半师起义),共55.5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四天,解放军便对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发起攻击,将其兵团合围在徐州之东的碾庄。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徐蚌线军事要地宿县,切断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蒋介石急调杜聿明任前敌指挥,回徐蚌作战。淮海战场形势严峻。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作战。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初至翌年1月10日,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协同,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淮海前线解放军的一切行动。解放军首歼海州西撤敌军劲旅于碾庄圩;续歼豫南来援敌军重兵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敌军主力于水城地区。共歼敌55万人,使敌军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南京、上海、武汉处于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国民党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集结了80万人的兵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在人民群众支援下,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了淮海战役。此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5千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在人民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淮海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山东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前线军事。参战部队在总前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援,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了淮海战役,首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歼灭了敌军黄伯韬兵团; 接着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黄维兵团; 最后于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全歼杜聿明集团的邱清泉、孙元良、李弥3个兵团。此役,共歼敌55.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著名三大战役之一,自1948年11月6日晚发起进攻,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6天。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统率部以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所辖3个兵团及4个绥靖区部队共约35万余人,主力防御平汉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以刘峙为总司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所辖4个兵团、6个绥靖区部队约60万人,配置于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野战军共23个纵队及中原、华东军区、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淮海前线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11月22日黄昏,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全歼国民党第7兵团,其司令官黄伯韬自杀身亡。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全歼国民党第12兵团,生俘司令官黄维。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在陈官庄地区全歼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此役人民解放军以13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组织支前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5.5万副,船只8500艘,汽车257辆,运送弹药730万kg,粮食2.15亿kg,运送伤员11万余名,有力保证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迄淮河的广大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集结在该地区的国民党军有4个兵团和3个绥区指挥部,后又从华中增援一个兵团,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及华东、中原、冀鲁豫等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期间,山东解放区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做到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约出动190万民兵、民工,38万辆小车,5.8万副担架,4.1万副挑子;冀鲁豫区出动30万民兵、民工,15万辆小车,1万副担架,共运送弹药物资300多万吨、粮食5.7亿斤、油盐156万斤、猪肉86万斤。在全部随军常备民工中,92%的来自山东。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不怕风雪严寒,千里支前,随军转战。陈毅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