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淮海战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55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的第二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到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巨大战役。在这一地区集结的国民党军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60余万人。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发起了全面进攻。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围歼敌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伯韬。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三个半师共2.3万余人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同时又攻克宿县,并将从河南确山方向来援之敌第十二兵团阻击于宿县西南南坪集地区。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敌第十二兵团,俘兵团司令黄维,该兵团一个师起义。同时将从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团的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并将其突围的第十六兵团歼灭。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的进行,按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20天的战场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1月6日对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包围之敌发起总攻,经四天战斗,全歼第二、十三两个兵团,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战役至10日胜利结束。历时65天,全部歼灭了国民党军五个兵团和一个绥靖区的部队,计22个军56个师(内有四个半师起义)共55.5万人。此外还击退了由南京方面多次来援之敌第六、八两个兵团。至此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已基本解放,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淮海战役Huaihai zhanyi

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 在东起海州, 西至商邱, 北起临城(薛城),南达淮河广大区域内进行的。国民党军由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共有4个兵团3个绥靖区部队, 连同后来由华中增援淮海战场的黄维兵团等部共为80万人。解放军方面,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加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
11月16日, 中央军委决定: 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 以刘、邓、陈为常委, 邓为书记, 统筹淮海前线的一切事宜。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中间突破, 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蚌线(1948年11月6日至11月22日)。11月6日, 战役发起。华东野战军兵分三路, 迅速挺进到陇海路徐海段和徐州外围, 实施中间突破, 将徐州 “剿总”和徐州以东之黄百韬兵团 (第7兵团) 割裂开来。8日,第三绥靖区所属57军、77军共3个半师2.3万人由何基沣、张克侠(均为中共地下党员)率领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华东野战军迅速通过第三绥靖区防区, 向徐州东陇海线疾进。11日完成将黄兵团合围于徐州以东、以碾庄为中心的地区, 经过激战, 至22日黄昏,全歼黄兵团,击毙黄百韬。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11月23日至12月15日)。蒋介石为挽救危局,急令黄维、李延年、刘汝明3个兵团与徐州守军南北对进, 打通徐蚌线。当黄维兵团(第12兵团)仍按原定援徐计划东进,25日,中原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合围于双堆集地区。黄维组织部队轮番突围,均遭失败。27日,该兵团的第85军110师在突围中由师长廖运周 (中共地下党员) 率部起义。28日以后,黄维调整部署,等待增援。中野则采取“坚决持久围歼敌人”的战法。30日,杜聿明率13兵团李弥、2兵团邱清泉、16兵团孙元良及其党政机关近30万人,由徐州向西撤退,华东野战军即以11个纵队展开猛追。12月1日, 华野一部占领徐州。12月4日,将杜聿明集团合围于陈官庄、青龙集地区。为了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华野以9个纵队继续围困杜聿明集团, 抽调2个纵队南下, 协助中野围歼黄维兵团。15日,全歼敌第12兵团,生擒黄维、吴绍周等正、副司令。第三阶段: 进行战场休整, 全歼杜聿明集团(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此时平津战役已发起半个月, 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淮海战役总前委, 对杜聿明集团暂不攻击, 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部署, 部队进行战场休整。发出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对敌军展开政治攻势。在20天休整中, 被围的国民党军向解放军投诚者达1.4万余人。1949年1月6日, 华野发起总攻, 经5天激战, 至1月10日,将敌全歼。击毙邱清泉,活捉杜聿明,李弥只身逃走。此役, 历时65天, 歼敌55.5万人, 人民解放军伤亡13.3万人。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个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 使国民党在华东、中原战场上的主力丧失殆尽,其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地区,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击矛头之下,为尔后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8年12月 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徐州

淮海战役Huaihai zhanyi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当时,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所部7个兵团34个军分布在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兵力共约80万人。华东、中原野战军约60万人,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在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发起了淮海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我军在新安镇、碾庄地区歼灭敌第七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黄伯韬。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我军在宿县双堆集地区,围歼了敌第十二兵团,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12月4日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放弃徐州南逃,被我军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当即歼灭了突围的敌第十六兵团,兵团司令孙元良只身潜逃。为了配合平津战役,稳住平津之敌,淮海战场对所包围的敌第二、第十三两个兵团围困两周,不作最后消灭。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至10日,我军发起总攻,全部歼灭杜聿明兵团,生俘杜聿明,击毙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只身逃走。淮海战役历时66天,我军以13万人的伤亡,歼敌一个总部的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内四个半师起义),共55.5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结束后四天,解放军便对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发起攻击,将其兵团合围在徐州之东的碾庄。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徐蚌线军事要地宿县,切断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蒋介石急调杜聿明任前敌指挥,回徐蚌作战。淮海战场形势严峻。11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作战。
经过十数天激战,黄伯韬兵团被全歼。12月底,黄维兵团又被我包围于双堆集地区。蒋请求美国援助,但希望破灭,他的高级顾问陈布雷绝望自杀。12月底,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1949年1月,中原野战军、华北野战军包围傅作义兵团,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歼灭,杜本人被俘,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平津战役》1948年初,美帝国主义派司徒雷登来北平想扶植傅作义,傅作义却以地方长官须听命于南京为由表示拒绝。蒋介石欲迫令傅作义军队南撤,而傅作义坚持防守平津,蒋答应将华北党政军、经济大权交傅。我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会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很快完成对张家口的包围。傅急调天津、塘沽的蒋系3个军于北平附近。林彪与聂荣臻会合,完成对北平的包围,切断北平与天津、天津与塘沽之间联系。12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华北部队将傅作义王牌第35军歼灭于新保安。傅在平津战役过程中,便与中共中央联系,进行和平谈判的接触。不久,我军攻占天津,傅宣布接受《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蒋引退回浙江老家。1月31日,我军和平进入古都北平,北平和平解放。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进行的辽沈、淮海、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中最辉煌壮丽的战役。它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并开创了中国人民的新纪元。影片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气势宏伟,波澜壮阔,具有一种特殊的银幕艺术震撼力。
《大决战》获199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美术、最佳剪辑、最佳道具、最佳烟火6项奖;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初至翌年1月10日,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协同,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共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淮海前线解放军的一切行动。解放军首歼海州西撤敌军劲旅于碾庄圩;续歼豫南来援敌军重兵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倾巢西逃敌军主力于水城地区。共歼敌55万人,使敌军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南京、上海、武汉处于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国民党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集结了80万人的兵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在人民群众支援下,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了淮海战役。此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5千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在人民解放军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淮海战役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山东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前线军事。参战部队在总前委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援,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了淮海战役,首先在徐州以东新安镇碾庄地区歼灭了敌军黄伯韬兵团; 接着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围歼了黄维兵团; 最后于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全歼杜聿明集团的邱清泉、孙元良、李弥3个兵团。此役,共歼敌55.5万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著名三大战役之一,自1948年11月6日晚发起进攻,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历时66天。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统率部以白崇禧任总司令的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所辖3个兵团及4个绥靖区部队共约35万余人,主力防御平汉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以刘峙为总司令的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所辖4个兵团、6个绥靖区部队约60万人,配置于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野战军共23个纵队及中原、华东军区、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淮海前线党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发起淮海战役。11月22日黄昏,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全歼国民党第7兵团,其司令官黄伯韬自杀身亡。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地区全歼国民党第12兵团,生俘司令官黄维。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在陈官庄地区全歼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俘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此役人民解放军以13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战役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组织支前民工共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5.5万副,船只8500艘,汽车257辆,运送弹药730万kg,粮食2.15亿kg,运送伤员11万余名,有力保证了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迄淮河的广大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集结在该地区的国民党军有4个兵团和3个绥区指挥部,后又从华中增援一个兵团,共80万人。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及华东、中原、冀鲁豫等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期间,山东解放区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支援战争,做到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约出动190万民兵、民工,38万辆小车,5.8万副担架,4.1万副挑子;冀鲁豫区出动30万民兵、民工,15万辆小车,1万副担架,共运送弹药物资300多万吨、粮食5.7亿斤、油盐156万斤、猪肉86万斤。在全部随军常备民工中,92%的来自山东。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不怕风雪严寒,千里支前,随军转战。陈毅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