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的一种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全新生产概念和模式。
清洁生产对于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于产品,要求减少从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我国的清洁生产工作从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利用银行贷款 “推进中国清洁生产” 项目,以及联合国1994年决定资助中国建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已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一批清洁生产项目。较重大的有:
中挪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由原国家科委和挪威合作开发署组织的这一项目,由北京市环保局实施,从1994年12月到1995年9月全面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啤酒行业清洁生产审计示范项目。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与黑龙江省环保局联合,于1995、1996两年在该省开展了两批啤酒厂的清洁生产审计示范。
中美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由原国家环保局污控司与美国伊利诺斯州环保局共同组织,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实施的这一项目,主要在石化、电镀、制药三个行业选择一定数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示范。
除此之外还有造纸行业清洁生产审计示范项目、山东清洁生产项目、中加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清洁生产,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于去年成立了全国清洁生产网络,80多个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参加了这一网络。
目前在我国各行业、各企业中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
(1) 思想认识障碍。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以及清洁生产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2) 资金投入障碍。目前我国尚无一种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可将环保成本计入生产成本之中,用于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项目也未列入银行贷款项目中,因而企业既缺少环保投资动力,也缺乏资金。
(3) 技术与人才障碍。企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缺乏掌握和利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同时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人员素质低,缺乏清洁生产的系统知识和正确观念。
(4) 管理落后的障碍。主要是管理人员素质低,操作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清洁生产习惯,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 原有政策的影响。如资源定价政策不合理,重末端治理轻系统整治,生产、环保 “两张皮”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