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庭筠诗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温庭筠诗集又名《温飞卿诗集》。诗集。唐温庭筠(812?—870?)撰。七卷,别集一卷。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于音律。每人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屡试不弟。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以词著于晚唐,多入《花间集》。为“花间派”鼻祖。其集原有《握兰集》三卷、《金奁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宋时已渐亡佚。是集为明刻宋抄本。收诗三百三十余首。其诗受乐府民歌及陈梁宫体诗影响较深。讲究辞藻华美,秾丽侧艳。如《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春江花月夜》、《江南曲》、《西洲曲》等。多咏江南、关中风光。多数作品格调不甚高。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汲古阁《五唐人集》本名《金荃集》。明曾益、顾予咸,清顾嗣立有注释。 温庭筠诗集别集。唐温庭筠撰。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屡试进士不第,曾任隋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助教。喜刺权贵,不受羁束,因放浪而为时俗所轻,一生坎坷,潦倒以终。精音律,善琴笛,好为侧艳之词。才思敏捷,据说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吟成诗,人称“温八叉”。原有集,已散佚,宋人辑有《温庭筠诗集》。 《温庭筠诗集》唐代诗歌别集名。温庭筠撰。原作《温飞卿集》,今已亡佚。《新唐书 ·艺文志》记载: 温庭筠著有 《握兰集》 3卷、《金荃集》 10卷,诗集5卷,《汉南真稿》 10卷。后来大多散佚了,只存 《金荃集》7卷,别集1卷,这是后人辑录而成的。述古堂钞本较好,《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名叫 《温庭筠诗集》。注本主要有明末的曾益《温飞卿诗集笺注》9卷,清代顾予咸、顾翮立父子加以订补,注释极为详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排印本,是较好的本子。 温庭筠诗集别集。唐温庭筠(字飞卿)作。原集已佚,此为后人所辑,凡七卷,别集一卷。有影印述古堂钞本。另有《温飞卿集笺注》九卷,明曾益注,清顾予咸、顾嗣立父子重订,注释颇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