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田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35 田间1916—1985

现代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自幼在农村上学,喜欢新文学。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次年加入“左联”,并参加左联机关刊物《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主编《每月诗歌》。1935年出版诗集《未明集》、《中国诗歌》等。同年去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救亡活动,发表了政治抒情长诗《给战斗者》。1938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不久到延安,与柯仲平等发起“街头诗运动”,写出《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等短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随西战团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1941年任边区“文协”副主任。翌年到盂平县任宣传部长。1943年至1949年先后任冀晋区党委的《新群众》杂志社长、雁北地区和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创作办公室主任、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创作有叙事长诗《赶车传》、《戎冠秀》,另有诗集《马头琴歌集》等。

田间1916—1985Tian Jian

现代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自幼在农村长大,后到无锡、南京、上海等地求学。1934年在上海参加“左联”,并从此开始创作诗歌。早期诗作结集出版的有《未明集》(1935)、《中国牧歌》(1935)、《中国农村的故事》(1936)。这些诗作显示出田间对农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诗歌大众化的艺术追求。
1937年春田间去日本,受到马雅可夫斯基等外国革命诗人作品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创作方法。抗战爆发后,他立即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创作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战斗诗篇。田间抗战前期的诗作,大多编入诗集《给战斗者》(1943)中,其中作于1937年底的长诗《给战斗者》洋溢着激越的现实精神,表达出不屈的民族意志,是田间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和《她也要杀人》等诗集。
田间是抗战前期街头诗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实践者之一。他1938年夏来到延安,积极倡导街头诗运动,并创作了《义勇军》、《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多一些》等大量的街头诗,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对鼓舞人民的斗志发挥了积极作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田间又创作了《抗战诗抄》、《戎冠秀》、《短歌》和《赶车传》(第一部)等诗作,在内容上更注重贴近时代生活,展示民族精神的本质所在;艺术上更注重民族色彩的渲染,充分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歌的完整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田间长期担任河北省文联的领导工作,并陆续创作了散文集《板门店纪事》(1953)、《欧游札记》(1956)、《火花集》(1959)和小说《宋村纪事》(1957)等作品,特别是从1959年到1961年,田间完成的长篇叙事诗集《赶车传》的第二至第七部,以波澜壮阔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农村农民生活斗争的艰难历程,具有史诗般的艺术价值。
田间的诗作感情激越饱满,语言简洁精练,结构自然而紧密,具有跳跃性的节奏和急促的旋律,象鼓点一样激励读者,振奋人心,田间因此被称为“时代的鼓手”。

田间

现代著名诗人。生于1916年,卒于1985年。原名童天鉴,笔名田间。安徽无为人。1933年,田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读书,1934年,加入 “左联”,并参加《文学丛报》和《新诗歌》等进步杂志的编辑工作。1936年,田间出版了他的处女作 《中国牧歌》和 《中国农村的故事》,诗集一经出版,便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查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田间从上海来到武汉,之后不久又到晋东南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做战地记者。1938年,田间到达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边区成立文协后,田间便任文协副主任,其后又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雁北地委秘书长、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田间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创作部副部长、文学讲习所主任、《诗刊》编委、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田间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十分丰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诗集《给战斗者》、《誓辞》、《我的短诗选》、《马头琴歌集》、《天山诗草》、《戎冠秀》、《赶车传》、《非洲游记》、《田间诗抄》等,散文和诗评集《板门店记事》、《海燕颂》、《新国风赞》等。田间的诗歌贴近现实、贴近社会,大多取材于现实,表现战斗生活,闻一多先生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田间1916—1985

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1933年进上海光华大学读书,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从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未明集》、《中国·农村的故事》等。抗战初期,发表优秀长诗《给战斗者》。1938年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这时期出版的诗集有《给战斗者》、《呈在大风沙中奔走的岗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河北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主要诗集是《赶车传》。

田间1916~1985

原名童天鉴。1933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曾任《文学丛报》、《新诗歌》编辑及《每月诗歌》主编,相继出版了《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等诗集。1938年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不久到达延安,与柯仲平等人发起“街头诗运动”。其长篇抒情诗《给战斗者》震动了当时诗坛,因之被誉为“时代的鼓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晋区党委《新群众》杂志社社长、雁北地委秘书长、张家口市宣传部长,创作叙事诗《赶车传》、《戎冠秀》,中篇小说《拍碗图》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部副部长、文学讲习所主任、《诗刊》编委、《蜜蜂》主编、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作品另有《赶车传》、《马头琴歌集》、《英雄歌》、《田间诗抄》、《清明》、《天山诗草》、《长城行》等。

田间1916—1985

原名童天鉴。无为县人。1933年进上海光华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加“左联”刊物《文学丛刊》和《新诗歌》的编辑工作,主编《每日诗歌》,创作并出版了诗歌《未明集》、《中国牧歌》等。1937年春去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救亡活动。1938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中共雁北地委秘书长、中共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等职。1949年后,被选为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代表作有《给战斗者》、《赶车传》、《长城行》、《田间诗抄》等。

田间1916~1985

现当代诗人。原名童天鉴。生于安徽无为县一地主家庭。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次年参与“左联”,开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现代诗坛,相继出版了表现中国人民苦难和斗争的《未明集》 (1935)、《中国牧歌》 (1935)、《中国·农村的故事》 (1936)等诗集。抗战初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到延安参与发起街头诗运动,诗作更趋成熟。诗集《给战斗者》 (1943)中的《给战斗者》以炽热的语言和沉重而激越的节奏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成为其著名代表作。另一些诗如《义勇军》、《给饲养员》和《曲阳营》等,则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崭新的思想面貌和钢铁般的战斗意志。这些作品将满腔的革命激情灌注于鼓点式的诗行,有如震撼读者心弦的战鼓,起了鼓舞人民的重大作用,他被闻一多称为“擂鼓的诗人”。其他诗集还有《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位们》和长诗《她也要杀人》等。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赶车传(第1部)》(1949)和建国后续写的第2至第7部,以车子和赶车人象征着我们的时代和人民,成功地塑造了贫农歌手石不烂、农村姑娘蓝妮、牧羊青年金娃以及区委书记、支部书记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中国农村解放前后的深刻变革和时代车轮继续前进的壮美景象。长诗结构宏伟,规模巨大,显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诗歌创作上的新成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