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石门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石门铭北魏*摩崖。在褒城(今陕西勉县境)。楷书,28行,行22字。首题“石门铭”三字,铭文末署: “魏永平二年(509)正一月,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北魏刻石署书写与凿刻人名者极少。碑中记述汉代所凿石门道已废,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复开旧路,左校令贾三德共成其事,歌颂其功绩。书柔和多味,飘逸有致,似从《石门颂》出。 石门铭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刻,高175厘米,宽215厘米。陕西省汉中博物馆藏。《石门铭》原在褒斜道。计28行,行22字。记汉、梁两州刺史羊祉、贾三德奉诏开通废置已久的褒斜道阁,拓宽石门之功。《石门铭》是《石门十三品》之一,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年代中期,因兴建拦截褒水大坝,将《龙门十三品》迁至汉中博物馆。《石门铭》用笔挥洒飞逸,点画圆浑劲健,有“圆而不滑、方而不滞”笔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爨龙颜碑》、《石门铭》、《灵庙碑》列为三大“神品”。又云:“《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鹤跨鸾。”梁启超《碑帖跋》云:“《石门铭》笔意多与《石门颂》相近,彼以草作隶,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拓本第2行首“此门”之“此”字未损。上海博物馆藏有为旧拓本。有正书局、上海书画出版社、艺苑真赏社有影印本。《集古录跋尾》、《金石录》、《金石萃编》、《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书有著录。 石门铭北魏摩崖刻石。在石门内东壁,正书。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王远书,石师武阿仁凿字。记载正始四年(507年)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石门故道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