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与生产资料所有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反映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社会主义企业创造的纯收入,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等。参见“财政”。
社会主义财政
1.性质
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社会经济职能对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财政既然和国家政权相联系,同时又是分配社会产品的工具,因而它的性质就必然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社会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其经济和社会职能以价值形式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工具。它的特征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财政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2.作用
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决定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社会主义财政的作用主要有:
(1)筹措和分配社会资金。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其政权和进行扩大再生产,需要依靠财政来筹措资金。社会主义财政通过收税、收费等形式形成一定的收入。财政收入形成的过程,就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财政收入形成以后,又通过财政拨款、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形式形成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支出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财政就是这样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发挥它的筹措和分配资金的作用的。
(2)调节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经济。例如,它可以用增加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的办法,来加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部门和社会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也可以用绝对或相对减少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的办法,来限制某些片面发展的部门和环节;还可以通过税率的提高或降低来调节生产和流通。所以,社会主义财政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杠杆。
(3)监督经济。为了有效地集中和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就需要实行财政监督。财政监督就是财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财政收支进行的检查、稽核和监督检查活动。财政监督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财政监督开源节流,把一切应该收上来的钱都收上来,把一切应该集中的资金都集中起来,把一切应该节约的资金都节约下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其次,通过财政监督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行物质鼓励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最后,通过财政监督维护财经纪律,坚决杜绝一切偷税漏税、贪污受贿和铺张浪费。可见,发挥财政的监督作用,对于增产节约和加强廉政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