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会意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社会意识shehuiyishi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的总和。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它是全部社会精神生活及过程的总概括,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对社会存在反映的不同层次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对经济基础的不同关系可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社会存在状况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意识的发展。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它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具有历史继承性,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也不完全同步,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或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进步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加速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起阻碍、延缓的作用。 社会意识个人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意识。社会意识有两种,一种是离开自己而觉察到社会上其他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意识,另一种是觉察到自己与他人之间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社会精神生活及其过程的总称。从它的主体承担者看,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它的高低层次看,分为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科学、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以及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思想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在阶级社会,其多数具有阶级性。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相对。指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亦即社会精神生活的各种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心理形式(如情感、风俗习惯等) 和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学、法律学、道德理论、艺术理论、宗教神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性的东西,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