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秀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神秀606—706

唐代著名禅师。禅宗北宗代表人物。俗姓李,汴州尉氏(河南开封尉氏)人。少年时注意学习经史,博通外典,隋末出家为僧。后至蕲州黄梅(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见弘忍(602——675,是以楞伽印心的达磨禅法五代传人),始服杂役6年,渐得弘忍器重,命为上座和“教授师”。后至荆州当阳(湖北当阳)玉泉山隐居。弘忍去世后,即在玉泉寺大开禅法,宣讲楞伽师渐修法门,四方从学者与日俱增。武则天闻其盛名,敕令入京行道,并于久视元年(700)遣使迎请。入京时受到朝廷隆重接待,并安置内道场供养。武则天、唐中宗皆以国师侍之,礼赐优异,一时朝野上下,两京(长安和洛阳)士庶,闻风争谒,望尘伏拜,有所谓 “两京法主,三帝(指武后、中宗、睿宗)门师”之称。神龙二年(706)卒于洛阳,唐中宗为之送葬至洛阳午桥,并下诏于嵩阳之辅山顶为之造13级浮图,赐谥“大通禅师”。著有《观心论》、《大乘无生方便门》等。弟子有普寂、景贤、义福等。

099 神秀606—706

唐代僧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自幼博览经史。后奋志出家,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50岁时,至黄梅东山寺参谒弘忍,深得器重。弘忍选法嗣时令众僧作偈,所作偈未令弘忍满意,将法嗣传与慧能。弘忍寂后,在荆州当阳玉泉寺大开禅法,僧徒云集,名盛一时。曾奉诏住于长安内道场,深受朝廷礼重。寂后赐谥“大通禅师”。因在北方传“渐悟”禅学,其法系被称为“北宗”。弟子众多,著名的有普寂、义福等。嗣后弟子还把北宗禅传到日本。

神秀约606—706

唐代僧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尉氏(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博览经史,又赴黄梅(今属湖北)双峰山师事禅宗五祖弘忍。以刻苦勤学、聪颖好学而受到弘忍赏识,以为“东山之法,尽在秀矣”,成为上座弟子。后来弘忍选法嗣时,他作偈语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未得弘忍认为,败给舂米僧徒慧能。弘忍死后,他到江陵(今属湖北)当阳玉泉山弘扬禅法,倡渐悟之说,主张以修行磨炼,不断清除各种世俗的妄想杂念,以达到佛教理想的“真如”之境。后来被武则天请到洛阳(今属河南)、长安(今属陕西西安)弘法;唐中宗、睿宗时,也备受尊敬,成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法徒甚夥,著名者有普寂、义福等。但因所倡渐悟修行太为繁琐,数传后便被南宗简捷方便的顿悟所取代。

神秀约606—706

唐僧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览经史,博学多闻,既而奋志出家,深究佛典。相传50多岁时至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弘忍处受教,“服劳六年,不舍昼夜”,受到弘忍器重,认为“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为上座,作“教授师”。后弘忍为选法嗣令门人各作一偈,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未嗣。弘忍死后,在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传法,门徒众多。90岁时被武则天召到洛阳,后又召到长安内道场,武则天亲加礼拜。唐中宗、睿宗益加礼重,有“二京法主,三帝国师”之称。卒谥“大道禅师”。因在北方传“渐悟”禅学,其法系被称为“北宗”。以“拂尘看净,方便通经”为特点,主张体用互即,动静一体。传说著有《观心论》一卷。弟子主要有义福、敬贤、普寂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