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祭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祭服皇帝及百官在举行祭祀大礼时所穿的衣服。清代定制:《清史稿·舆服志》:“祭服:圜丘、祈谷、雩祀,先一日,帝御斋宫,龙袍衮服。届期天青礼服。方泽礼服明黄色,余祀亦如之。惟朝日大红,夕月玉色。王公以下陪祀执事官咸朝服。嘉庆九年 (公元1804年) 定祀前阅祝版执事官服色制,南郊祈谷、常雩、岁暮袷祭、元旦、万寿、告祭太庙,蟒袍补褂,罢朝服。社稷、时享太庙,服补服。十一年,谕郊坛大祀若遇国忌,仍御礼服,礼成还宫更素服。十九年,谕郊祀遇国忌,前一日阅祝版,帝服龙袍龙褂,执事官蟒袍补服。大祀、中祀,帝龙褂,执事官补服。著为令。二十三年,定制大祀斋期遇国忌,悉改常服。中祀则限于承祭官及陪祀、执事官,余素服如故。” 祭服jìfú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周代视祭礼不同采用不同形制,后世各朝代形制也各不相同。明洪武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九品的祭服:青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黑色缘;赤罗裳皂缘,蔽膝,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文武官分献陪祀时服之。若在家用祭服时,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去佩绶。《礼记·曲礼》:“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汉郑玄注:“祭器可假,祭服宜自有。”《谷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汉郑玄注:“袆衣画翚者,揄翟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此三者为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袆衣,祭先公则服揄翟,祭群小祀则服阙翟。”《文献通考·王礼考八》:“古者祭服皆玄衣 祭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