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禅国山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禅国山碑三国·吴。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刻。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围一丈。”位于江苏宜兴张朱镇西南董山。天玺元年,吴国接连发生几件怪事,其中宜兴县张朱镇董山裂开,当时孙皓认为这是祥瑞之事,因此派人到国山(今江苏董山)祭祀天地,立碑勒石。因其石微圆,形似米仓,故又俗称《囤碑》、《团碑》。碑亦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碑文为篆书,四面环刻,共43行,行25字,碑末有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甘泽宜题记13字。字体方正宽博,笔画圆转丰腴,时掺以方折隶书笔法。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云:“笔力伟健冠古今。”“浑劲无伦”。清杨守敬《平碑记》评云:“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此碑传世拓本较早的是北宋拓本,明拓本更精。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书均有著录。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