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肯尼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肯尼亚Kenya

东非国家。东南临印度洋。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人口2200万(1987年)。首都内罗毕。境内多高原、山地,东非大裂谷纵贯西部,东部为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农业国。盛产茶叶、除虫菊。重要港市蒙巴拉。

肯尼亚

全称肯尼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面积582,646平方公里。人口2,200万 (1987年估计),全国有基库尤族、卢希亚族、卢奥族等48个部族。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首都内罗毕。沿海为平原,中部和南部为海拔1600米的高原,是东非高原的一部分。东非大裂谷的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沿海气候湿热; 高原气候温和,北部及东北部少雨。矿藏主要有天然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铅、锌、铌、钍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咖啡、茶叶、甘蔗、棉花、剑麻和除虫菊。工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香烟等。出口咖啡、茶叶、石油产品、水泥、剑麻、除虫菊、纯碱、皮革、肉类等; 进口原油、机械、钢铁、车辆、化肥、药品。蒙巴萨港有深水泊位16个。有大小机场150个、国际航线16条。货币名称为肯尼亚先令。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到此经商并定居,15世纪末叶起葡、英等相继入侵。1895年沦为英“保护地”,1920年改为英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成立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1963年12月14日同中国建交。

肯尼亚

非洲东部国家,赤道横贯中部,全称肯尼亚共和国。1963年12月12日宣告独立。1964年12月12日成立共和国。国土面积582646km2,人口2940万(1998年统计)。首都内罗毕。1963年12月14日与中国建交。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海拔1000~1200m的高原。东非大裂谷的东支纵贯高原西部。谷底屹立着许多火山,有些仍在继续活动。最高大的死火山锥巴蒂安山,海拔5199m,是全国最高峰。瓦加加伊峰海拔4321m,其火山口直径达15km。海岸线长536km。属东非热带季风区,全年最高气温为22~26℃,最低为10~14℃,年降水量500~1200mm。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94.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1美元。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6%。1998年1月汇率:1美元=62.6肯先令(1肯尼亚镑=20先令)。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1994年制造业产值17亿肯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增长率为1.9%。85%的日用消费品产自国内。全国85%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全国可耕地面积10.48万km2(占国土面积18%),其中已耕地面积占73%。粮食基本自给。1997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3%。1997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收入11.32亿肯镑。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1994年运输业产值18.69亿肯镑。公路总长5.54万km,其中沥青路6700km。1997年公路运输产值9.7亿肯镑。铁路总长1937km,1997年客运量238.6万人次,货运量162万t。全国共有大小机场150多个。开设16条国际航线,与30多个国家通航。1997年内罗毕和蒙巴萨国际机场的货运量为6.72万t,客运量283万人次。蒙巴萨港有16个深水位,可停泊2万t级货轮。年吞吐量为800万t。实行免费初等教育。1997年全国共有小学17080所,中学3028所,公立大学5所,私立大学13所,技术学校35所;在校小学生568万人,中学生69万人,大学生4.4万人。有1000多名学生在国外学习。肯尼亚2003年人口3150万。国庆节12月12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02.8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0美元。通货膨胀率9.8%。2003年工业、农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3%、24%。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