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莫桑比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莫桑比克Mocambique非洲南部国家。东临莫桑比克海峡,隔海与马达加斯加相望。面积799380平方公里。人口1436万(1987年),首都马普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台地,东南部为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流经境内,富水力资源。水电、农业和过境运输地位重要。盛产腰果和椰子。 莫桑比克全称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南部。面积799,380平方公里。人口1450万 (1986年估计),有60多个部旅,主要有马库阿—洛姆埃族、绍纳—卡兰加族等。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大多数人信奉原始宗教。首都马普托。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高原山地,占全国面积31%; 中部为台地,占29%; 东南部沿海平原占40%,是非洲最大的平原之一。属热带草原气候。资源有煤、铁、铜、金、钽、铀、石棉、钻石、大理石、天然气。农作物有稻米、玉米、腰果、棉花、椰干等。工业主要是加工工业,有制糖、制茶、烟草、榨油、纺织、木材加工、水泥、炼油等。出口腰果、虾、糖、茶、棉花;进口机械设备、工业原料、原油、食品。货币名称梅蒂卡尔。13世纪部分莫桑比克地区曾建立莫诺莫塔帕国。1505年葡萄牙入侵,1752年沦为葡殖民地,1951年改为葡海外省。1975年6月25日宣告独立。1975年6月25日同中国建交。 莫桑比克非洲东南部国家,全称莫桑比克共和国。1975年6月25日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90年11月30日改今名。国土面积799380km2,人口1574万(1997)。首都马普托。1975年6月25日与中国建交。高原和平原分别占全国面积的3/5和2/5。沿海平原平均海拔100m,面积共约33万km2,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北部和西部高原海拔1000~1500m,宾加山海拔2436m,为全国最高峰。莫桑比克河流总长4272km,其中1500km可通航。海岸线长2630km。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43美元。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22亿美元。1998年12月汇率:1美元=11800梅蒂卡尔(莫货币)。水力资源丰富,赞比西河上的卡布拉巴萨水电站装机容量207.5万kW,为非洲第1位、世界第7位大水电站。钽矿储量居世界第1位。工业不发达,其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85%的人口从事农业,其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铁路、港口主要为内陆邻国服务。铁路总长3843km,1994年货运量13.8亿t·km,客运量1.24亿人次·km。公路总长4.1万km,1994年货运量4930万t·km,客运量104.84亿人次·km。内河航线1500km。有海港15个。其中马普托为非洲最大港口之一,有25个泊位,年吞吐量为1500万t。有大小飞机14架(其中,波音737、767和DC10等大型飞机9架),有大小机场16个,其中国际机场3个。有小学6495所,学生204.1万人,教师2.54万人;中学87所,学生6.1万人,教师1000人;大学3所,学生7500人。莫桑比克2001年人口1760万。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36.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00美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2%,通货膨胀率9.5%。2001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莫桑比克2005年3月人口1890万。国庆日6月25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53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8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2%,通货膨胀率9.1%,失业率50%(2001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