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莲花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莲花峰华山西峰。海拔2083米,为华山第二高峰。因峰顶有巨石如莲花,故名。唐刘得仁《监试莲花峰》诗即有“入望似芙蓉”之句。攀登由金锁关西行,经镇岳宫,即达此峰。三面临空,绝壁如削,十分奇险。其上有圣母宫(又叫翠云宫),供有圣母像。宫旁还有斧劈石和一把长2米多的铁月斧,传为沉香劈山救母遗迹,实出后人附会。圣母宫山门外两侧为莲花洞,周围有“莲花世界”、“接近西天”、“雄镇关陇”等众多题刻。峰顶有摘星石,石上及附近也有题刻。近旁为舍身崖。在去南峰途中,有巨灵足。峰北端为杨虎城建杨公塔。此峰奇松苍劲蓊郁,下眺云海,蒸腾汹涌,使人有“一见换神骨”之感。北宋王得臣《登莲花峰记》,述登临所见。 莲花峰位于黄山中部,主峰周围有小峰簇拥,“宛如盈盈秋水菡萏初开”,故名。海拔1864米,为黄山最高峰。峰顶平阔,中有一石横卧,名船石,四周围以铁栏。登顶远眺,可览群山秀色。徐霞客登上峰巅,不禁赞叹:“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四面岩壁环耸;遇朝阳霁色,鲜映层发,令人狂叫欲舞!”明袁中道则谓“莲花峰与天都相似而夭丽过之。天都尊特,莲花生动。”峰上有月池、香沙井、莲梗、莲孔和飞龙、双龙奇松,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沟,岩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天海奇观”、“名不虚传”等题刻。古登莲花峰甚艰危,南宋咸淳四年(1268),吴龙翰等三人历三日始至峰顶。今有盘道可绕登其顶。清画家石涛屡游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并赋《前海观莲花峰》诗云:“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莲花峰位于海门渔港附近,兀立于海滨。峰顶一簇瓣状裂开的岩石,状如莲花初绽,故名。前人诗咏:“瀛洲地脉通蓬莱,海上突出千琼瑰。一峰峭拔碧波外,幻作瓣瓣莲花开。”据传南宋文天祥抵抗元兵至此,登高遥望不见帝舟,悲痛顿足,以剑刻下“终南”二字,以示退到此地为止。时近中午,故意把“南”字下匡内写为“午”,后人视作书法珍品。西北侧的莲峰书院,即为纪念文天祥而建。为凭吊先烈,明清以来有不少石刻。清末名将刘永福镌一独特“虎”字,与陈尚发的“龙”字遥相对应。另有近人于右任草书《正气歌》摩崖石刻。峰下为海水浴场。峰北“万人冢”,即“海门陷倭癸末夏死难同胞之墓”。 莲花峰又叫西峰,华山五峰之一。千仞耸立,惊险异常。由南峰沿小路向西北方向可通西峰. 峰顶有大石似盛开莲花,故名。李白诗:“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即咏此石。另一巨石中裂,状如斧劈,名斧劈石,相传为《宝莲灯》中沈香劈华山救母处。其北兀立一大石,名摘星石。石西万丈绝壁,如刀裁斧削,下临关中平原,渭水、洛水萦迂其间,若图画置于目前。峰顶古建筑有翠云宫。峰东面是石坡,峰前有屈岭,形如游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