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尚书·禹贡》: “300里蛮,200里流。”周秉钧注: “蛮者,受王者羁縻。’ 郑玄曰: ‘蛮者听从其俗,羁縻。郑玄曰: ‘蛮者听从其俗,羁縻其人耳,故曰蛮。蛮之言缗也。’”

始见于金文作“”。周季子白盘铭:“博伐𠪚……赐用戈,用政(征)蛮方。”战国梁伯戈亦有“抑鬼方蛮”句。“蛮”原是古代泛指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后《国语》:“荆子……叔熊,逃难于濮而蛮”;《礼记》 :“南方曰蛮”;《史记·南越列传》:“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蛮”又成为对我国南方古代民族的泛称。《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宋刑疏:“九夷在东……六蛮在南。”《逸周书》:“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俚、百濮、九菌,请令以……”,《逸周书》孔晁注:正东之九夷十蛮为“东夷蛮越之别名”,正南六蛮为“南蛮之别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故“蛮”或“南蛮”为南方诸民族的泛称。蛮古作“”,不从虫,无贬义。《史记·吴太伯世家》说:“蛮亦称越”;《越绝书》说:“越者,国之民也。”

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是种带有歧视的称呼。把古代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称为“群蛮”、“苗蛮”、“六蛮”、“八蛮”或“百蛮”、“南蛮”、“诸蛮”。《左传》关于群蛮的记载很简略,活动范围似仅限于楚国。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其活动范围已遍及今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9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地区。起初指崇信槃瓠传说的民族,自《后汉书》以迄《明史》的有关传记,都泛指吐蕃之外的南方各少数民族。

一作“鹿”。即“罗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