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语文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语文学yuwenxue指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产生之前,古代研究语言的全部知识。在欧洲,古代的语言研究称作“philology”,即语文学。它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学问,因此我们常把它译成“文献学”。在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叫“小学”,即后来的“语言文字学”,它相当于西方的语文学。 语文学Yuwenxue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科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可以包括在语言学范畴之内。“语文学”这一概念是翻译过来的。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早期的语文学都是为了对经典文献作注释引起的。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做了很多解释古书的工作。如公羊高、谷梁赤、左丘明对《春秋》经的解释。这时虽涉及一些语法现象,但没有专门研究。我国对语文学的研究是从字义上开始的。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 我国就有了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这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著作,西汉时扬雄著 《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中国最早的方言专著。东汉刘熙著《释名》。用音同、音近的字解释意义,推究事物得名的由来,类似词源学著作。这些著作对语文的研究偏重在训诂。对文字学作专门研究的是东汉时期的许慎 (约58—147), 他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本最完备的字书,本书共收字9353个,按字的部首分成540部。凡属同一部首的字放在一起。每个字先列字形,再释字义,有的还注明读音,分析其结构。我国对语音的研究稍晚。中国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对汉字的注音仍利用汉字。最初用的“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的方法。汉末, 出现了 “反切”的注音方法:就是用两个汉字的拼合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如: “都, 当孤切”, 这里的 “当” 表示“都”的声母[d], “孤”表示 “都”的韵母[u](包括声调)。这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分析的开始。我国早期的韵书有魏朝李登著的《声类》,隋朝陆法言等人编的 《切韵》,宋朝陈彭年等编的 《广韵》等。清代对文字、训诂、音韵的研究进入高潮。在训诂学、文字学方面成绩较大的有段玉裁和王念孙父子。音韵学方面有钱大昕、王念孙等人。中国古代语文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学校不独立设语文学科,语文是文、史、哲的综合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的经典。1898年,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设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学科逐渐独立。“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文教学开始实施,语文学科趋于成熟。建国后,语文学科正式定名。目前我国的语文学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从 “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到 “大学语文”都承担有向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 语文学最初指对某民族的文化,主要是对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关书面文献的研究。现特指对古代的书面文献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属此范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